天气晚来秋扶阳明
40. 此消彼长
云州城外,裴家的田庄。
祝余和决明等在檐下,不多时,裴溪的马车远远而来,她领着官府的人下了地宫,官差将内里的赃物和证据收拾妥当,那宵衣卫被带走,关押在狱中。
庄子里的丫鬟婆子围上去,扶着裴溪下马车,而后又热热闹闹地招待护卫们去庄子里其他住处歇息。
“怎么等在这儿?”裴溪说。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祝余二人进屋,如今已近天明,田庄里有缕缕炊烟飘散,雪光剔透,将院子照得亮堂起来,裴溪将窗子打开些,坐在窗边与祝余说话。
有下人搬了小凳来,祝余和决明与裴溪相对而坐,从山上带走的人都已在庄子里安顿下来,庄头正安排人在灶下准备饭菜。
“裴溪姐姐为何会在那处地宫里?”祝余接过婆子递来的暖身茶,开口问道。
这是在地宫里裴溪没来得及解释的事。裴溪喝了口茶,往后轻轻靠在腰枕上,这才回答祝余:“先前在苍梧山被这伙人阴了一把,我查了他们好些时日,才寻到这地宫。”
裴溪是个绝不吃亏的性格,自苍梧山获救后便一直谋划着报仇,只是家中有事,耽搁了些时间,等到裴家上下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她才腾出手来,追着这伙人一路跟到了云州。
原来是报仇。祝余心下稍安,又想起暗道里那些护卫称呼裴溪为家主,她意识到其中关窍,便笑道:“还没来得及恭喜裴溪姐姐得偿所愿。”
裴家是商户出身,行事不拘,裴溪的父亲年纪大了,便定下三年之约,家中子女各凭本事,届时由族中长辈们一同选举新任家主。
看那些护卫的做派,想必是裴溪已顺利击败她的姐姐和兄长们,掌管了裴家。
裴溪听到这话,面上也难掩喜色,“别光顾着说我,你不在京中,跑到云州来做什么?”
祝余一顿,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好挑挑拣拣将宵衣卫的事说给她听,裴溪听得一脸凝重,又想起方才荒山之上,她与刺史到时,祝余攥着那黑衣男子,一脸凶相,她回身将窗子合上,有些紧张地问:“这么说,你现下还在被宵衣卫追杀?”
决明闻言,看了裴溪一眼,知道这是祝余信任的人,默默补充了一句:“不止是她,还有我们。”
裴溪抬起头,目光在她二人之间逡巡,渐渐敛了神色,思索了一会儿,提议道:“若是追得紧,不如你们同我去裴家。”
祝余摇摇头,“宵衣卫不足为惧,我们此次前来也是发现了这地宫,想要一探究竟。”她想了想,又问裴溪:“姐姐可曾听说过一人,名唤崔南山。”这是地宫密室里那半本名册里尚未被划去的名字之一。
“崔南山?”裴溪诧异道,她微微坐正了身子,“可是那位十年前辞官回乡的首辅崔南山?”
那时裴溪年纪尚小,听父亲说起过此人,出身有名的崔氏一族,曾为太子太傅,奉先帝之命,辅佐彼时还是太子的陛下,陛下即位后,他曾位及首辅,与陛下携手推行新政整肃吏治,后来在朝堂争斗中遭人陷害,与陛下起了嫌隙,激流勇退,辞官回乡,从此偏安一隅不问世事。
祝余与决明对视一眼,彼此都有些惊讶。下山后祝余与决明曾仔细研读过那本名册,其他几个名字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都是前几年在职的朝中官员,唯有这崔南山,她二人都不曾听说过。
祝余和决明等在檐下,不多时,裴溪的马车远远而来,她领着官府的人下了地宫,官差将内里的赃物和证据收拾妥当,那宵衣卫被带走,关押在狱中。
庄子里的丫鬟婆子围上去,扶着裴溪下马车,而后又热热闹闹地招待护卫们去庄子里其他住处歇息。
“怎么等在这儿?”裴溪说。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祝余二人进屋,如今已近天明,田庄里有缕缕炊烟飘散,雪光剔透,将院子照得亮堂起来,裴溪将窗子打开些,坐在窗边与祝余说话。
有下人搬了小凳来,祝余和决明与裴溪相对而坐,从山上带走的人都已在庄子里安顿下来,庄头正安排人在灶下准备饭菜。
“裴溪姐姐为何会在那处地宫里?”祝余接过婆子递来的暖身茶,开口问道。
这是在地宫里裴溪没来得及解释的事。裴溪喝了口茶,往后轻轻靠在腰枕上,这才回答祝余:“先前在苍梧山被这伙人阴了一把,我查了他们好些时日,才寻到这地宫。”
裴溪是个绝不吃亏的性格,自苍梧山获救后便一直谋划着报仇,只是家中有事,耽搁了些时间,等到裴家上下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她才腾出手来,追着这伙人一路跟到了云州。
原来是报仇。祝余心下稍安,又想起暗道里那些护卫称呼裴溪为家主,她意识到其中关窍,便笑道:“还没来得及恭喜裴溪姐姐得偿所愿。”
裴家是商户出身,行事不拘,裴溪的父亲年纪大了,便定下三年之约,家中子女各凭本事,届时由族中长辈们一同选举新任家主。
看那些护卫的做派,想必是裴溪已顺利击败她的姐姐和兄长们,掌管了裴家。
裴溪听到这话,面上也难掩喜色,“别光顾着说我,你不在京中,跑到云州来做什么?”
祝余一顿,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好挑挑拣拣将宵衣卫的事说给她听,裴溪听得一脸凝重,又想起方才荒山之上,她与刺史到时,祝余攥着那黑衣男子,一脸凶相,她回身将窗子合上,有些紧张地问:“这么说,你现下还在被宵衣卫追杀?”
决明闻言,看了裴溪一眼,知道这是祝余信任的人,默默补充了一句:“不止是她,还有我们。”
裴溪抬起头,目光在她二人之间逡巡,渐渐敛了神色,思索了一会儿,提议道:“若是追得紧,不如你们同我去裴家。”
祝余摇摇头,“宵衣卫不足为惧,我们此次前来也是发现了这地宫,想要一探究竟。”她想了想,又问裴溪:“姐姐可曾听说过一人,名唤崔南山。”这是地宫密室里那半本名册里尚未被划去的名字之一。
“崔南山?”裴溪诧异道,她微微坐正了身子,“可是那位十年前辞官回乡的首辅崔南山?”
那时裴溪年纪尚小,听父亲说起过此人,出身有名的崔氏一族,曾为太子太傅,奉先帝之命,辅佐彼时还是太子的陛下,陛下即位后,他曾位及首辅,与陛下携手推行新政整肃吏治,后来在朝堂争斗中遭人陷害,与陛下起了嫌隙,激流勇退,辞官回乡,从此偏安一隅不问世事。
祝余与决明对视一眼,彼此都有些惊讶。下山后祝余与决明曾仔细研读过那本名册,其他几个名字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都是前几年在职的朝中官员,唯有这崔南山,她二人都不曾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