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大唐彦祖
第96章 张懋的智慧(第3页)
“不聊科考,不聊科考,免得给孩子们添几分压力。”沈周捋须,“廷勉邀老夫入京,要让老夫培养培养他们几家的孩子,瞧一瞧这些孩子的画功。”
“老夫半截身子入土,若能培养几名后生孩子,倒也不枉这副老躯。”
“又加原博要入京出仕,便和他一同携手来京了。”
吴宽笑着道:“英国公……哦,昌平侯张廷勉让老夫入京第一时间便去他府上下榻,恐也是为了此事。”
沈周调侃:“这个大老粗,对后代的培养还是尽心尽力的嘛,看来他的子孙后代天赋倒是不错?”
吴宽道:“他那点心思谁还不知,这就是为了让沈老过来做他孙女老师的……还不止他一人,新宁伯谭佑、驸马都尉王冕等人都在虎视眈眈。”
“伯虎啊,你们几个恐也要被拉过去指点他们的孙子孙女了。”
“不过这于你们来说却是一件好事,难得的机会,迟早要入朝为仕的,多接触点人脉,总归对未来有益处。”
明朝的这些举人,一旦出名,好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在考中进士之前就要培养人脉,以后为官才能在明朝官场吃的开。
有一名前辈老师指点,可比无头苍蝇要重要的多,南京刑部郎中李志就是最好的例子。
凭着数十年努力好不容易考中科举,兢兢业业一路从南直调到天子脚下出任刑部郎中,可官场上毕竟没有多少人脉,最后被下放都不知原因。
有人脉和无人脉在明朝官场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处境!
唐寅几名年轻的举子对此显得很是严肃认真,毕竟要指点公侯家的子嗣,自然还是要拿出十二分力的!
“老师,学生斗胆敢问,该怎么评判呀?”唐寅有些无措的询问。
沈周捋须笑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们还没为官呢,身上的浩然正气可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