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还是喜欢听你叫我朱厚炜

大明的天儿越来越冷,谁又能知晓在入春后还能下如此大的雪。

 

从南城离开,朱厚炜穿着常服,在三名小婢的尾随下走在正阳大街。

 

已是下午,京师虽然下了大雪,但街肆上依旧繁华。

 

在弓六子这群漕帮渣滓落网后,京师的码头重新洗牌,各色商人重新入场,百花争放。

 

一家独大对大明的商业发展没有好处,只有各色商人全部入场,才能带动大明商业的发展。

 

顺天府也要好好衡量衡量该如何治理漕运,户部更要对课税司上一堂教育课。

 

这些事自然不需要蔚王殿下亲自下场去调整,朝廷养了这么多人,如果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才是大明王朝统治的失败。

 

通济渠码头岸边的临湖酒楼外,朱厚炜站定。

 

想了想,对秀宜道:“晚上不回去吃饭了,就在这儿用餐吧。”

 

“喏。”

 

临湖酒楼并非什么豪华酒楼,在城东也不过只是一家稍微高档点的酒楼。

 

朱厚炜要了一间临湖的雅间,雅间内火炉炙烤,很是温热,窗户打开,便能看到下方的通济渠码头。

 

饭菜是秀宜安排的,她知晓朱厚炜的口味。

 

一份糖甘薯,红薯没传入中国,时下称呼的甘薯就是山药。

 

明朝的饮食习惯其实和后世没多大区别,南吃米北吃面,不过朱厚炜还是比较喜欢吃米饭的。

 

粥是紫薯粥。

 

主菜肴则是普通的红烧鹅和盐水鸭,配以清蒸鲈鱼和宁波的雪里蕻、苏州的箭干菜。

 

至于店内主推的八大珍,什么猩唇、豹胎、紫驼峰一类的佳肴,朱厚炜其实是不爱吃的,寻常人来这里必点这些菜充当脸面,朱厚炜在宫内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现在更偏向农家菜肴。

 

窗子打开,等菜的空隙,朱厚炜侧目看着楼下通济渠码头,码头工程陷入停滞,船舶停滞码头,工人们呆呆站在那里祈求活计养活一家老小。

 

上面一个决策,影响最大的始终是这些为了生活和一家老小奔波的顶梁柱,码头停工一天,就有许多人吃不上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