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为刘瑾辩经(第2页)

 当六部看到地方上的奏疏后,神色各异,都察院左都御史闵珪率先开口道:“地方风向转变,绝非空穴来风,如此多的封疆大吏替刘瑾辩书,若忽略他们的意见,等同和天下官吏走在对立面,日后阁老如何开展工作?” 

 “只是本官很奇怪,为何地方上忽然同时上奏如此多的奏疏?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就算是天子、太子和蔚王一同下了命令圣旨,地方上的官吏也不会如此勠力同心,他们完全可以拖一拖,拖到刘瑾被诛,然后才上奏。^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 

 这足以说明,并非天子用强权镇压了地方官,当然,就算天子真用强权又如何?地方官最会阳奉阴违,这些封疆大吏谁不是人精?山高皇帝远的,真要查一名封疆大吏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 

 除非有重大利益冲突,不然朝廷也不会轻易动地方的一二把手。 

 封建王朝发展至今,政治的成熟己经达到了顶峰,历史的一次次教训让执政者明白,没有什么比地方稳定更为重要。 

 只是这些人想了很久,依旧想不明白,为何这些人忽然同心协力的替宦官辩经? 

 若是这群人能将这份心思用在别处,大明何愁不能强盛?! 

 吏部尚书马文升哼了一声,道:“地方替刘瑾辩驳又能如何?甘宁两地造反是真,民怨沸腾是真,攻讦刘瑾是真,一则则民间声音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这点声音还能掀起什么浪花不成?” 

 李东阳忧心忡忡的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声音可以暂时保证在这段时间内,刘瑾不死!” 

 “然后呢?”马文升不解。 

 “若是宁夏那边出现变故呢?”闵御史忽然开口。 

 此言一出,众人倏地一惊! 

 “皇上拖着刘瑾的事,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圣旨。刘瑾被羁押在锦衣卫,刑部也无法介入,这分明是在拖延时间。” 

 闵珪沉思片刻后,才道:“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会不会己经去了宁夏?皇上在等着宁夏那边查出什么来?” 

 李东阳道:“有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