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大兔子9527
第288章 崔林:卑贱下人,安敢辱我!(第2页)
大哥司马朗还教导几位弟弟
“冬耕之事,责任重大,务必要负责好各自分区,凡事若是不会的,就多学多问百姓,他们的农耕经验远胜我等百倍。”
司马朗最是重视农桑之事,加上本身的谨慎性格,便万事以稳妥为主,也不顾自己是什么世家豪族,不会的一定得去问农民,不自己瞎出主意。
力求不出一点点的差错。
剩下的三个弟弟,也是有样学样的跟着一起照做。
杨修则是另外一个极端,这小子满是心眼子。
他觉得袁耀的每一句话都大有深意,都会去深度的揣摩。
他和司马朗一样选择拉下身段去询问农民们该怎么做,怎么做最好,甚至于怎么做才能更有成效,让人一看就觉得进度最快。
在得知袁耀都有下发上等农具,哪怕是土地硬化了,也能轻松破开,就是牛马仍旧不足,否则可以更快的完成。
于是杨修便用他带来的钱去买了五十头耕牛,用在他负责的五百亩土地上。
不光如此,杨修还给他管理的100人发钱,让他们加班做事。
他们的目标不只是五百亩,除了五百亩本就有的良田外,还要至少再开五百亩的荒地。
他要让这一百人一个人管10亩地。
在现代,有机械相助,一个人管五十亩没问题。
但这是在没有任何机械助力的汉代,一个人管10亩基本上已经是极限了。
杨修就属于是公司里那种脑子活分的卷王,不光要让自己的业绩最好,还要让老板能看的见他,往往这种人是爬的最快的。
跟着他干活,钱也不少,但会很累。
不过袁耀并不在意杨修耍的小聪明,毕竟就是这种喜欢给公司花钱,换取更大利益的人,让他多了五十头牛。
然后贾逵,这个人和其他没名的人才一样,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唯一值得称赞的是他在管理上确实不错,能调动起他手下农民的积极性。
还擅长点出几个他之下的管理者,让这些管理者去管理那些农民,这样就能减少他的工作。
最后是崔林,这家伙觉得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表现的很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