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纺纱

二月初八,东宫!

由于朱标率军出征,东宫这边朱雄英就常来看,常逸云因为担心朱标,时常会胡思乱想,朱雄英就将前方一日一报的信件拿来,看着滑卓每日的来信,心里也慢慢放松了下来。

朱雄英最近正在关注纺织问题,想要将大明的棉布生产搞成机械化,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他仅仅只是知道原理,但并没有见过实物,所以他按理解画出的图纸也不知道对不对。

现在的大明依赖于小家庭作坊进行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这就导致在技术层面上,很难得到创新,因为没有外部因素去刺激它。

但这也并不是说,大明的纺织技术落后于世界,相反,大明的纺织技术依然领先世界数百年。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水力大纺车,需要多人同时操作,可同时纺线数十根,但可惜并不是棉线,而是麻。麻的纤维更长,更适合粗犷的机器生产,但麻制品,并没有棉好。

相比之下,棉花的纤维更短,像是这种水力大纺车没办法直接应用到棉花纺线上。

棉布的生产实际上有些复杂,需要经过多种工序。首先,脱籽,棉花采回来之后需要将其中的棉花籽取出来,人工取出效率十分低下,现在大明早就有专门脱籽的工具,每两人可每天脱籽数十斤,同时期的世界各地,还在手工取籽!

其次,弹棉。经过脱籽之后的棉花,蓬松性很差,需要将其弹至蓬松。下一步,就是将弹制蓬松的棉花搓成一个个的棉条,这才开始纺线。纺线的工具在华夏很早就有,发展到大明已经可以单人操作纺线,一次纺一根线。纺出来的线经过洗浆,让其坚固,就可以进行织布了。

织布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可以跟编竹筐一样将其织成布了!

以上这些过程,以目前的技术,稍加改造,基本上全部都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只有两个地方,其一,是纺线的效率提升。其二是控制纬线的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