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战略安排、医学院组建(第2页)

 

别耽误了大事儿,朱标现在还好好的保管着,出征时候,朱雄英给他的那个盒子呢!

 

朱标安排好了蓝玉,对着其他人说道:“中军十万步卒,由宋国公冯胜统领,占据沿线要点。后军统帅为曹国公李文忠,负责后勤。”

 

“魏国公徐达,在辽东、海东,召集民夫两万,在辽东制作水泥,另发民夫十五万,待中路军占据要点之后,在这里,这里,修建城池!”

 

“有了城池之后,中路军分出些人马来,依靠城池驻守!”

朱标选择的地方都是离目前的大明边防卫所比较近的地方,目的在于加固对游牧民族的防御,此时若是占领了草原,属实是有些得不偿失,得其地不能自足,还要朝廷倒贴,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其他诸将,依令行事!”

 

“遵命!”

 

大军立刻进行调动,反应十分迅速,数十万大军就这么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不见了踪影。

 

...

 

远在应天的朱雄英,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忙着筹备农学院的事情。其主要人员都是在应天学院中进行挑选的。

 

应天学院自从建立以来,涉及的科目十分广泛,生物技术当中也有涉及,但是,农业这门科学的发展速度,远远没有其他科学快,这是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决定的。

 

朱雄英对他们进行了多次的考核,最终筛选了八十人,组建了大明第一代农学院,农学院的研究员,需要奔走在全国各地,还需要进行一些作物实验。

 

太孙专门从应天郊外的皇庄中,拨出一块地来,专门给他们实验。

 

还有几个人被派到了云南、两广地区,哪里气候适宜,可以加快作物的生长时间。

 

农研院的院长,朱雄英选了一个叫宋启真的年轻人,选他的原因,除了是此人思维活跃,常常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之外,还因为此人跟后世农学家宋应星是同一个姓。

 

或许这人没准儿就是宋应星的先祖呢?

 

“殿下,目前农学院已经组建完成,不知道这个每年要拨银多少?”姚广孝抱着账本过来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