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施秋晴成了小少妇(第2页)

 施秋玲则暗道,我也要跟二姐夫一辈子。 

 只要跟着他,就啥都不用发愁了。 

 施秋晴结结巴巴道:“你,你能不能在这里说那种话?” 

 “行吧,那我回去再说!” 

 “你……” 

 施秋晴心里一阵无奈。 

 这个男人胆子越来越大了,她是真拿对方没办法。 

 她只能白了许承安一眼,然而没有任何杀伤力,反而有些小妩媚,让许承安心中一荡。 

 施秋玲则佯装没听到。 

 许承安和自己耍花枪的时候,她就是个聋子。 

 电影很快开始了,大屏幕上刚跳出今晚这部电影的名字,晒谷场就沸腾了——《少林寺》。 

 尤其那些小男崽们,更是打了鸡血针似的。 

 大夏的男娃似乎天生就喜欢功夫片,血脉里潜伏着的基因,但是要看到这类电影可不容易。 

 从六十年代到改开之前,村里放电影永远都是抗战片。 

 有教育意义,男女老少咸宜,大家都喜欢看,适合所有性别年龄的观众。 

 六零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英雄坦克手》…… 

 还有七零年代的《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黄河少年》、《红岩》、《闪闪的红星》…… 

 这些抗战片都是经典,然而再经典的电影,同类型看多了也会腻味的。 

 当然了,以前其他类型的电影也少,就算有,放映队那边也不敢乱放啊,搞不好连饭碗都得丢掉的。 

 到了八零年代,这种情况发现了一些变化,各种类型的电影相继涌现,像《庐山恋》这种有亲嘴镜头,还有《青春祭》这种姑娘下河洗澡露屁股的,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改开前制片厂哪有这么大的胆子。 

 《少林寺》是82年上映的片子,它有多经典毋容置疑,光是上映当年票房就破亿,要知道当时很多地方的电影票才一毛钱! 

 不过这部片火是必然的,功夫片在国内向来卖座,二十年代首部功夫片《火烧红莲寺》在黄埔中央大戏院首映就万人空巷,一票难求,极其火爆,后来黄埔很多电影厂都拍功夫片,可惜后来被民国政府禁止,功夫片沉寂了几十年,直到六十年代才再次于港岛兴起,在李小龙的巨大人气影响下走向辉煌。 

 《少林寺》是建国后内地的功夫武打片鼻祖和代表作,港岛电影公司投资的,不过国内也相当重视,就连郭嘉体委都大力支持,从全国各地召集武术高手进行集训,最后由为大家后世熟知的武打巨星李联杰担任主角,那会李连杰才十七岁,手里已经有五枚全国武术冠军金牌了,不过在影视圈就是个新人,片酬才每天一块钱,但是拍完这部片之后,它就成了无数人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