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贪多嚼不烂(第3页)




    “老毕,以后有什么好事,让我们也掺合一把啊。”



    他们都曾合作过,人情往来就是这么来的。



    有时候想要资源,光靠实力可不够,关系才是硬道理。



    所以,杜笙即使百忙中也会抽空参加这种饭局,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这层关系了。



    就在杜笙和众人告别时,张计纲突然怅然的来了一句:



    “刚才被领导问住了,你觉得一个什么样的奥运会创意才吸引人?”



    他很清楚杜笙的剧本能力有多牛,前段时间还凭借《奋斗》、《我的女孩》等影视剧在金鸡奖、百花奖来了个大满贯。



    这种人,最不缺的就是才思与创意。



    ‘奥运会创意?’



    杜笙心里一琢磨,难道奥运会主创团队筛选已经落实,开始筹备方案了?



    只剩两年,时间确实吻合。



    “张导,你准备接手奥运会导演吗?”



    杜笙试探着问。



    “对!内部消息,奥组委开始正式定稿。”



    张计纲一脸期待地说:



    “我对这件事挺感兴趣的,看看能不能拿下主策划。”



    杜笙:“……”



    前世奥运会主创团队里面,最后赢家是张毅谋。



    张计纲是副总导演,没想到这会儿就碰着了。



    至于冯钢炮、陈剀歌、李桉等大腕导演,虽然都报了名,但全都陪跑了。



    既然张计纲开到口,他总不能装作听不到。



    想了想,要是能加入奥运会主创团队,并参与到隆重的开幕式,对自己的名望也是重大加持。



    甚至比下场参赛还有意义。



    毕竟,他没有职业资格,也微能达到成绩标准与积分要求。



    譬如拳击项目,拳手除了需要获得世界拳击组织的认可外,还必须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成员,在世界拳击赛取得优异名次才行。



    好比两年前的雅典奥运会拳击赛事,拳手必须在世界拳击系列赛(wsB)、国际拳联职业拳击(ApB)等进入世界排名才有资格。



    这些浪费时间的玩意,杜笙压根就没参加。



    “事关华人荣誉,这方面的确得好好榷商。”



    杜笙想起什么,似有所指的提了一句:



    “譬如奥运开幕式,最好能展现出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譬如只要一提起来,就能让人联想到我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



    以及丝绸之路、戏曲、瓷器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张计纲一听这话,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站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来,嘴里喃喃自语:



    “华夏悠久文化、历史传承、和谐团结……”



    想着想着,他他猛地一把抓住杜笙的手,大喜过望:



    “你提醒得不错!



    奥运会开幕式是华人面子工程,是国家形象,一定不能出错,我必须从这方面入手……”



    杜笙笑笑,忽然想起一则趣闻。



    前段时间,导过国际大片《无极》的那位陈·吟游诗人·剀歌,信心满满去竞选奥运会导演。



    没想到第一关就被淘汰了。



    过程相当搞笑,弄得奥委员人员都尴尬的抠出三室一厅。



    原来啊,陈大诗人的开幕式方案,竟然是现场朗读杜甫的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一下子就把奥组委的人给弄懵了。



    结果可想而知!



    奥组委领导哭笑不得:



    “陈导,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创意计划,而不是诗人作品集。”



    就这样,满怀热情来竞选总导演一职的陈大诗人,忧郁地被拒之门外。



    杜笙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差点喷茶。



    据奥组委官员的说法,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实施方案’,而非仅仅是‘诗人般的灵感’。



    事实证明,这一观点至关重要。



    当时,张毅谋推着满满两车详尽的文件资料前往,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准备了几十套应对方案,以确保奥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毫无差错。



    他的专业精神和详尽规划,最终赢得了奥组委的认可。



    因此,杜笙才会善意提醒张计纲一句。



    张计纲自然也想通了其中关节,满怀感慨:



    “杜老弟,你要是也有想法,咱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



    杜笙带着温和笑容:



    “没问题,张导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