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狂热门徒




                华纳电视台的吸睛策略,可谓精明无比。



    将视频剪成多个片段,在不同时间段播出。



    特别是晚间快报头条,以“侠肝义胆的华人拳王,今天是纽約的功臣!”为标题,重点播放他在更衣室对峙持槍歹徒的惊险片段。



    艾丽莎亲自当主持,语带着颤抖: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面对枪口依然挺身而出,救了包括我在内的二十八条生命!



    这难道不是功臣吗?”



    无需浮夸吹嘘,视频画面一出,足以震住无数人。



    毕竟歹徒手上还有霰弹枪,那是足以把人打成筛子的大杀器!



    即使是穿着防弹衣的差佬,都不敢硬碰,何况是普通人?



    这些片段,ABC、nBC、CBs等三大电视台都都疯狂转播。



    杜笙此前离开现场时,还特意在媒体前亮相,让记者拍下他满身血迹却依然坚毅的侧脸。



    这些照片瞬间成为抢手货,还被报纸抢占为头条画报。



    “我不能丢下朋友,更不能见死不救。”



    杜笙冲出更衣室前的那个镜头,更被网友反复截取。



    社交媒体上,这段视频的播放量呈指数级增长。



    “这句话让我哭了。”推特上有人留言。



    “这样的兄弟,我死也要交一个!”脸书上掀起热潮。



    “冲这句话,我这辈子都不会说杜拳王坏话!”ins上刷屏不断。



    杜笙的名字当晚就登顶互联网热搜,全球网友涌入他的博客留言区:



    “看了特辑报道,虽然我不爱看华人电影,但这位实力与人品确实没得说!”



    “原以为《宝贝计划》里打爆变态反派是夸大演绎,现在才知道那是你的日常!”



    “不得不说,草莽出英雄啊!”



    “华人骄傲,nB!”



    这些留言在博客区不断刷新,到深夜已突破六万。



    欧洲媒体如CnBC、tve等也跟进报道。



    被救下的球员、学生等在离开学校时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



    CBs精心挑选了一个女学生作为采访对象。



    “当时我十分绝望,一旁的球童被槍声震得晕死过去。”



    女学生声音带着哭腔:



    “是杜笙站了出来!



    他只是来学校宣传的,却冒死站出来跟歹徒拼命。



    那一刻,我甚至觉得上帝附在他身上…”



    杜笙的英勇事迹从北美席卷至亚欧,成为全球热议话题。



    阿曼达看着杜笙的热度曲线,嘴角微微上扬:



    “你这次的热度,都够支撑下一部电影的宣发了。”



    杜笙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望向远方:



    “希望下次能换个名称上新闻,而不只是‘华人拳王’。”



    在北美,他最出名的事迹居然不是音乐、电影,而是拳击,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可惜。



    只能说,这个时代泰森、nBA的影响力,在西方人心中的确够大。



    CBs总部的会议室里,频道负责人正对着下属咆哮:



    “我要杜笙的全方位档案!



    马上联系他,让他上我们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不是该死的吹嘘新闻!”



    nBC电视台得益于与赫斯特集团的关系,直接联系到奇迹影业办公室:



    “请让杜笙接受我们的采访。”



    哈德斯也接到几个电话,却摇头道:



    “现在杜笙的曝光已经到顶峰,没必要再上电视。



    尤其现在纽約官方发布会即将召开,现在露面反而可能引发争议。”



    当晚九点,华纳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收视率再创新高,无数北美观众守在电视机前。



    最新播放的片段是杜笙几人被逼到墙角的画面,槍声与尖叫声不绝于耳。



    由于几方达成一致,新闻通稿将这段描述为“配合警方行动”,画面充满压迫感。



    特别是杜笙那沉着镇静应对,以及凌厉身手,圈了一大波粉。



    “可能是我自小修炼华夏功夫,能做到临危不乱反击吧!”



    这句话更是通过电波传遍全美。



    结合他仅用挂锁就能打趴三名持槍歹徒的场景:



    “华夏功夫之王”的威名,迅速在网络爆红。



    视频被疯狂转发,像病毒般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尽管杜笙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神秘,但粉丝的热情却一发不可收拾。



    推特上:“怎么才能学华夏功夫”的提问从试探变成狂热。



    “请收我为徒!”



    “求当副掌门!”



    “本人会洗衣暖床,侍女还有位置吗?”



    各种荒唐留言,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