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永不加赋

使团次日四更天便即开拔出发。

 这时天还是黑的,路还是暗的,但所有人都是行动迅速。

 有条不紊地准备好行李,收起帐篷,装车上马后,继续行程。

 魏长乐很清楚,如果不是马匹要休息,使团只怕还会赶得更急。

 马儿需要休息,特别是在北方的气候条件下,消耗极快,人可以支撑,马儿一旦消耗太大,队伍的速度只会更慢。

 两位钦使虽然要经受此行的艰苦,但如果能圆满完成任务,那就是立下大功劳,回京之后,加官进爵自然是免不了。

 一路北上,途中不止一日。

 好在一路上还算顺利,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进了朔州,途经朔州城,焦岩也没有让使团入城休整。

 皇帝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对朔州大开杀戒,赵朴已经接了旨,一场风暴很快就会尾随而来,狠狠降临在朔州。

 这时候的朔州当然不是善地,焦岩宁可避开,也不愿意入城。

 而且一路上两位钦使也不怎么说话。

 秦渊不苟言笑,向来话少,不说话倒也罢了。

 但焦岩生就一副和善的面孔,离开太原之后,额头上的皱纹似乎一天比一天多,笑容也是一天比一天少。

 出使塔靼,确实是立功的机会。

 成了,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如果不成呢?

 俗话说的话,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但塔靼人是否也会遵循这样的规则?

 如果塔靼人铁了心要南下,没有兴趣谈判,未必不会将大梁钦使当做祭品,用来祭旗。

 虽然出使的诸多事情计划的很好,可世间事往往就是变数横生。

 有些事情不想倒也罢了,越想就越是心慌,越慌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

 焦岩显然已经开始陷入这种循环。

 越是往北走,焦岩的心态与刚出太原时候就越是不同。

 魏长乐看得出来,其实使团很多人也都看得出来。

 但谁敢去宽慰?

 一直到这日黄昏来到山阴城外,焦岩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吩咐使团进城休整一夜。

 途中这些时日,虽然途经不少城池,但使团一城未入。

 只是有些城里的官员得到消息,早早带上一些物资在路上等候,给使团一些补充。

 焦岩是文官,斯文的读书人,不像行伍中人十天半个月不洗澡都无妨。

 这些天下来没能好好洗个热水澡,让他感觉自己身上都已经发臭。

 看到山阴城,那是打心底里欢喜。

 这是进入云州之前大梁北方最后一座城,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入城不但要好好洗个澡吃顿好饭,使团的物资也需要补充。

 城里的人们显然已经得到使团抵达的消息,从南门入城之后,很快就看到道路两边有不少百姓。

 使团缓缓走过,两边的百姓纷纷躬身行礼。

 一开始焦岩还以为这是城中百姓对使团的敬意,但很快就发现,两边的百姓只有看到魏长乐的时候,才会躬身行礼,他们眼中竟似乎没有使团其他人,视线也是随着魏长乐而移动。

 “龙骧尉果然深得民心。”焦岩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魏长乐,感慨道:“多少官员想得到这份荣光,却毕生难求。”

 魏长乐淡淡笑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想要做个好官,其实也不难,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他们就好。”

 “说起来容易,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秦渊在旁道:“龙骧尉,如果不是你坚守山阴,眼前这些人,恐怕都已经是累累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