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定性(第3页)

 

这条路子倒是挺适合杨建华发展的,人脉、渠道、行业资源、专业素养,杨建华都不缺,唯独缺点资金和看破未来的眼光。

 

恰巧这两样东西李杰都不缺,补上这两点,杨建华的发展肯定会比原著中强许多,即便没法成为首富,但是成为排名前几,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杨建华上门最大的用处不是让李杰安心,因为他一点都不担心,真正的作用是让韩母放下心来。

 

韩母知道杨建华的老头子是一个大官,从对方口中说出的话,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自打杨建华上门之后,韩母心中的担忧便放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计得等到事情彻底尘埃落定之后,才能真正的释怀。

 

这一天,并没有让韩母等的太久。

 

半个月后,坊间传出一则消息,那位老人私底下发表过意见。

 

徽省出了个傻子瓜子,四九城出了个一角钱丛书,两者都是个体经济,没必要去干预它们的发展,让它们继续经营一段时间,怕什么?动摇了公有制基础吗?

 

这则消息刚流传没多久,便出现在了官媒上,这番言论算是为这件事给定性了,两者都是个体经济。

 

一角钱丛书也成为了继傻子瓜子之后,那位老人提到的第二家个体户。

 

如此一来,李杰不仅没有因此而受到处罚,反而因为那位老人的言论得到了莫大的名声,让很多原先不知道一角钱丛书的人,知道了一角钱丛书,相当于变相的打了一个广告。

 

这则广告的含金量可是无与伦比的,在此之后,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抢购狂潮,各地新华书店的库存再一次告急,每天请求补货的电报犹如雪花一般飞入总部。

 

韩母得知这个结果,总算是彻底的放下了心,既然那位老人都亲自开口了,那么未来肯定不会再出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