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监国首日,江东水患再发?(第2页)

 只有正常监国的一半不到的量,而且大多是一些不会影响太过的小事。” 

 站在杨宁身边最近的大臣双手一拱,一五一十的冲着杨宁回应了起来。 

 杨宁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惊异。 

 “先把太子妃案的卷宗给我看看吧。”杨宁摆了摆手说道。 

 “是。”为首的官员,是吏部侍郎万延。 

 他是大乾京官中最为典型的中立派,做事派。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宫书房的原因。 

 在这里的官员,都是大乾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 

 虽然不能保证他们的业务能力。 

 但至少能保证一点,就是这群文武百官都绝对中立。 

 “殿下,这就是太子妃的卷宗,刑部和御史的部分都在这儿了,大理寺的调查部分,我们无权查看,只有陛下下旨才可。” 

 礼部侍郎万延双手一拱,恭恭敬敬的说道。 

 杨宁闻点了点头,而后接过了万延手中的卷宗。 

 翻开一看。 

 上面用闹人的篆书,记载了一段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内容。 

 杨宁盯着卷宗看了许久。 

 上面有很多细节,是他并不知道的。 

 比如,太子妃案发生的当天。 

 阳平侯之子从漠北前线归来,京中大半的官员和公子哥,都到阳平侯府去喝庆功酒了。 

 其中就包括前身,以及那个畜生老三。 

 更重要的是。 

 太子妃也在场! 

 那时的太子妃已有身孕,况且太子殿下刚刚战死不久。 

 她为何会出现在阳平侯之子的庆功宴上呢? 

 这条信息,刑部和御史也只是提了一嘴。 

 毕竟,阳平侯全家早就事发后第二天。 

 便被委派到了东北边关戍边。 

 为的就是填上太子战死之后的空缺。 

 天高皇帝远,虽说刑部和御史后来又派了几波人去询问。 

 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阳平侯之子,这或许就是解开太子妃案的关键了!” 

 杨宁看完整个卷宗,对阳平侯之子的怀疑达到了顶点。 

 “正好六天之后,我就要去东北就藩,到时候,定要查他个水落石出!”

 杨宁合上卷宗,暗暗下定决心。 

 而后将手中的卷宗递还给了吏部侍郎万延。 

 “殿下既然看完了,就请批阅奏折吧。” 

 万延见状,也是大手一挥。 

 两侧的大臣见状,更是纷纷将手中的折子递到了杨宁面前。 

 杨宁挠了挠头,有一种做功课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