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十一章 入室(第2页)

 十分钟后。 

 烛光没什么变化,我们穿过墓道进入前室。 

 三把头灯的辉映下,前室瞬间明亮起来。 

 我抬头一看,当场就想明白了,我想明白周伶为什么要从墓门进来了。 

 因为灌顶全是大块的花岗岩石条,按墓门和墓室中的高度差推算,石条大概有将近半米的厚度。 

 我们当时没有准备雷管,不走墓门就得靠大锤硬砸,半米厚的花岗岩,估计砸一宿都未必能进来! 

 前室东西不多。 

 从左到右依次是一个陶缸,一套五供,以及一方石板,我凑到陶缸旁看了看,发现里边黑漆马虎的,底部有一层黑泥一样的物质。 

 周伶说那是长明灯,墓主人下葬的时候,里边应该是放满了灯油的。 

 我点点头,然后又走到另一侧看了下石板,很厚,上面阴刻着八个字: 

 後無前生 

 名無後死 

 这自然就是老太监的墓圹。 

 大多数情况下,墓圹会是一个石函,盖板上书“某某某墓志铭”或“某某某墓圹”,写墓志铭的居多,打开盖板后,则是墓圹的详细内容,记述着墓主人生平。 

 但就像长海叔说的,老太监不走寻常路,他的墓圹就这八个字,无论风格还是含义,都显得十分洒脱。 

 当然,也透着一股子凄凉。 

 除此之外,同样不寻常的,还有五供。 

 五供即一个香炉、一对烛台,两只花瓶。 

 这五件东西,合称五供。 

 正常来说,老太监这种级别,一组粗陶五供也就打发了,但当初我们见到的,却是一套白色瓷质五供。 

 我那时对古董还是一窍不通,就以为是普通瓷器,不料周伶上手一摸,却直接爆了粗口。 

 “卧槽?” 

 “珐华的?还是乳白色,这东西我在景德镇都没见过!” 

 “平川,一会记得装上!” 

 虽然不懂珐华是啥,但我明白这东西值钱,当即点头说好。 

 相比简略的前室,中室显得十分别致。 

 最显眼的是一件屏风和一堂桌椅。 

 由于是实物,给人感觉,就仿佛来到古代大户人家的客厅一样。 

 陪葬品也要丰富许多。 

 石雕明器、车马模型,成套的瓷器、茶具,碗、盘、壶、罐……此外东西两侧还设有壁龛,北侧两个角落里,还各自放着一个红漆木

箱。 

 由于东西多,周伶决定:先装一波! 

 打金尖在有的地方又叫“掌尖”,是负责识别陪葬品价值以及变现的,干这个对眼力要求很高,周伶自然不在话下,很多东西她只是粗略一看,就能判断个八 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