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314.第314章 进军




                “若非粮足,取之何用?”



    这是李破对众将的解释。



    恒安镇军的领兵校尉们有的行若无事,有的则多了些振奋,恒安镇军这几年已经打出了信心,他们也很好的秉承了隋军的传统,越是强大的对手,越能激起他们的作战欲望。



    楼烦来的人有些惊恐,远去河北跟幽州军作战,他们都觉着胜算渺茫。



    雁门来的人以雁门郡尉王智辩为首,这几位听闻要出兵河北,而非是北去草原,跟突厥人争锋,反而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中原内战一起,世上一下就多了很多热衷于内战的人物儿,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外敌太过强大,他们都觉着,以一己之力,很难与之抗衡。



    所以也便有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说法。



    有道理吗?确实是有的,可打着打着,其实也就形成了勇于内争,怯于外敌的局面和心理。



    如此反复几次,中原帝国的人们,也就有了外敌强大的固有印象,祖先们的勇烈就此也就随风而去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王智辩等人的话语权都不多,他们在想什么,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楼烦雁门的骑兵,加起来也就三千多,和如今越来越庞大的恒安镇军相比,份量轻的连他们自己都感到脸红。



    他们也完全没有想到,云内的恒安镇军竟是在突厥两次南下之后,膨胀到了如此地步。



    北地关于恒安镇军的那些传言,终于在成片的兵营面前,变得清晰了起来。



    军议持续了三天。



    几年下来,恒安镇军的军事决策过程,也变得正式了很多。



    不再是李破一拍脑袋,说什么是什么了,有了主意,总得跟大家商量一下。



    没办法,军队越来越庞大,李破自己一个人也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这是任何军队扩张的必由之路。



    一个人等同于一支军队的事情,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败亡,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出现。



    而到了这个时候,以李破为核心的晋北边军军事集团,也显出了一个雏形。



    这和之前著名的关西,山东,河北贵族军事集团的崛起有着明显的差异,可过程却也有着相似之处。



    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军事门阀,随后再催生出政治家族,而他们之间,也必然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当然,这些肯定是建立在不断的军事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上的,也必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成。



    四月末,天干物燥,烈阳当空。



    云内一万五千骑兵大军完成了整编,并集结了起来。



    马邑通守府内,李碧给丈夫细心的披上衣甲,系好丝绦,和之前每一次一样,心中多有不舍,却从不会在出征之际,给丈夫心里添堵。



    李破回身,抱了抱妻子,叮嘱道:“你好好守着云内城,突厥人要是来了,断不可出兵去援郡城,冬天之前,我必定回兵云内,对了,身边多加点人手,别让细作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