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316.第316章 涿县(第2页)




    隋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对这个族群的打击比较大。



    他们的奴仆都被抽调去运粮了,他们的族人也纷纷被调入征辽大军当中。



    三次损失惨重的征辽战事,让卢氏上下痛心疾首。



    这不光是族人的死伤问题,还有他们的田产都荒芜了下来,卢氏只能靠着以前的积蓄过日子了。



    而河北乱军纷起,卢氏只能牢牢占据涿县,固垒自保。



    和其他郡县的人们不一样,涿县卢氏对幽州总管罗艺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因为几次乱军围城,都是罗艺率军击退贼匪。



    本来,卢县令还想和罗艺联姻来着,可惜族中的族老们比较顽固,看不上罗艺的出身和行径,觉着礼义传家的卢氏,不该和那样的人扯上太多的干系。



    别看有点忘恩负义的嫌疑,可说的也还在理。



    在他们看来,罗艺并非一个心胸宽广,秉性仁厚的人,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罗艺算是关西人。



    河北大族对关西诸阀向来不怎么亲近,尤其是三征高句丽之后,对关西大阀们的霸道和蛮横,更是不满之极。



    他们将河北的人才都送上了阵前,让河北人死伤狼藉,所以,若要说天下间对隋帝杨广最为痛恨的是哪个地方的人。



    毫无疑问,就是河北人和山东人了。



    这种痛恨延及开来,关西人在河北连带着就会受到天然的敌视,历史原因造成的地方性隔阂,在三征高句丽之后,也顺便来到了巅峰。



    秦人和赵人,燕人的仇恨,从前秦差不多一直绵延至今,始终无法消弭。



    而罗艺的家世,也让河北人天然就跟他隔着一层。



    “报……禀报县尊……大事不好了……”



    涿县的反应很快,这年头儿反应不快也不成,当卢县令听闻有敌来犯的消息后,立即命人关闭城门,让人传信给县尉,也就是他的堂弟,命他带兵上城守城。



    同时,他还派人向郡城求援。



    即便卢县令算是个文人,这一套程序走过无数次之后,背都能背下来了。



    涿县是河北大县,大业初年人口最盛的时候,有口近三十万,几乎和马邑一郡的人口相当。



    可到了如今,涿县人口已锐减到了不足十万人。



    十几年下来,二十万人消失了,河北之残破,由此可见一般,这还是幽州,没有经历太大规模的战乱的地界。



    使幽州人口剧减的罪魁祸首,无疑就是三征高句丽,尤其是最后一次,各地守臣不愿跟随皇帝北上辽东,征辽大军兵力不足,只能在涿郡大肆强拉民壮随军,对河北北部几个郡县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若搁在大业初年,甚至是三征高句丽之前,要说有贼军出现在涿县这样的地方,那都是笑话。



    而现在嘛,守着一座城高池深的河北古城的人们,却一听贼军之名,就双股战战了。



    县令和县尉以及属吏们很快就来到城墙之上。



    这个时候,西北方向的烟尘,已经清晰可见。



    “是魏刀儿还是宋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