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第1380章 状元(第3页)

 从魏晋开始,再到南边的宋齐梁陈,北边的北魏,东西两魏以及北周,北齐各国,短命的王朝纷纷涌现。

 这不是天下割据所能全部解释的清的,其中一大部分都可以归咎于九品中正制。

 所以科举制度的优势也就非常明显。

 而孙伏伽并不认为科举制度可以彻底取代察觉制度,他建议朝廷双制并举,缓和贵族和庶族的矛盾,而非强硬的依靠威权帮助一方打倒另外一方。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孙伏伽认为开科取士之途是为那些庶族准备的,贵族们也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却再也无法独占。

 这无疑有利于朝廷取贤纳士,可却不能做的太过,还是要为贵族留下些余地,这样才能保持权力架构的稳定。

 有评断,有策略,甚至于都没提这次科举产生的种种乱象,更没有涉及南北之差异,也没有从自己的职位出发,要求朝廷对科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好文章,从根源上为科技大考寻找着理论基础,非常符合现下的大局。

 礼部官员挑出了几份试卷,奉上给皇帝。

 李破依次看了看,也还不错,起码都是围绕着科举应试这个主题来的,没有杂七杂八的挑刺,说的都还算实事求是。

 可这些文章和孙伏伽的比起来,无论立意,还是内容,以及最后的建言部分,都过于稚嫩,差距明显。

 李破把孙伏伽的文章递给礼部的人传阅,笑道:“就点孙伏伽为榜首吧,将这篇文章传出去,省得有人不服。”

 大家尴尬的笑了起来,孙伏伽的乱入,确实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礼部侍郎杜淹倒是为孙伏伽说了句话,“这些文章分量不足,若无孙大夫,这状元怕是要被人看轻啊。”

 李破看了一眼杜淹,笑道:“既无异议,那就这样吧,宣孙伏伽到偏殿等候,状元之才......朕要奖赏他些什么呢?”

 听他话音不太好,众人纷纷低头俯首,再不说话。

 ..................

 此时孙伏伽还未行出宫门,其他人都已先行一步。

 策问过后,进士们都要回去等消息,第一次科举,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他们也不知道朝廷会给予他们什么待遇。

 按照前隋时的规则,中选的人也没什么好高兴的,赏官都不尽人意,像是孙伏伽当年就去做了县中参军,九品之外,比吏员稍高,可谓是***极差。

 你说朝廷开科,弄的好大声势,落到实处的时候却如此拉胯,任谁不得心塞?

 进士们也不知道此次开科会不会和以前一样,都担了老大心事。

 孙伏伽自然和他们不同,他有些茫然,是回去继续到中书上班呢?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回家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