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做个买卖
知州史纪常,年纪虽说只比袁金凯大两岁,但这面相可要显老许多,脸颊消瘦、胡须稀薄,还有一脑门子抬头纹。
三十好几才中的举人,机缘巧合下与徐世昌结识,后者见他头脑伶俐、人情练达,十分的赏识。
徐世昌到东北任总督后,便也将他带了过来,先是在通化做知县, 几个月前才刚升任的辽阳知州。
相比传统科举出身的官员,这史纪常的视野更开阔、思想也更加灵活、务实,他做地方官的首要原则就是“发展”,只要能让自己管辖的地方变好,在不违背底线的前提下啥事都可以商量。
他在通化县任上时,就干了不少如翻修道路、扩充学堂的利民好事,在百姓中的口碑是非常不错的,以至于卸任时还有人送他“万民伞”呢。
调任到辽阳后,他仍旧秉持埋头发展这一原则,尤其热衷修建各式学校,而王永江的警务学堂扩建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他平时跟王永江的交往也不少,又都是想做实事的人,彼此也就逐渐熟络起来,甚至在工作之余还总凑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
可史纪常发现,这王永江打从大孤山抓完于冲文回来后就大变了样。
一天天的,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交代他事时也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问他话就答,没话问人家是扭头就走,没有个笑模样。
难怪都说这家伙是个倔驴,做事是真认真,做人是真马虎啊,要不是遇到自己和袁金凯这样欣赏他的上司,恐怕早回家种地去了。
不就是知道了镰田商行的事了么?还闹上臭脾气了。
可正所谓“屎难吃,钱难赚”,敢情他王永江缺钱就知道伸手跟上面要,可哪会明白这搞钱是有多难啊。
城内修路要钱,扩建学校要钱,教师开资要钱,没钱就寸步难行,指望徐总督那边发?他要有钱还要下头这些官干什么?
所以史纪常并未拒绝镰田弥助上杆子送过来的钱,它能花出去为啥不要?
只是他心里早就打好了主意,差不得的事可以通融,但涉及底线的原则问题是门都没有啊。反正花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小鼻子想怎么折腾就冲他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