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唐代宗李豫(第3页)

 广德二年的春雨来得蹊跷,檐角铁马响得比吐蕃人的战鼓还急。我盯着案头堆积的漕运折子,忽然发现朱笔尖上的狼毫秃了大半。升平抱着郭暧家的老三进宫请安,小娃娃腰上系的错金铃铛,和当年沈珍珠系在陕州别院窗棂上的竟是一模一样。

 李泌走的那天,我在丹凤门城楼上站了整宿。老道士的棺椁出城时,正巧撞见江南新贡的漕船进广运潭。夜风把招魂幡吹得猎猎作响,恍惚听见三十年前他在沙盘前说笑:"陛下且看,这香灰落处便是老臣的归途。"如今想来,那日舆图上狰狞的鬼脸,可不就是今日长安城的模样?

 诛鱼朝恩那夜,紫宸殿的地龙烧得太旺。元载留下的铜壶滴漏突然炸裂,水银珠子滚了满地。那阉奴被勒死在望仙台时,我正教升平下棋,小丫头落子的声响混着更鼓,竟与当年马嵬驿叛军撞门的节奏分毫不差。

 吴家娘子进宫侍疾那阵子,总爱在熏笼里添苏合香。我闻着这味儿头疼,她却说能通神明。有天半夜咳醒,见她跪在佛龛前烧纸钱,黄麻纸上的血字隐约可辨"沈氏"二字。第二日便打发她去感业寺带发修行,她临出门前簪的那朵白山茶,倒与珍珠初入东宫时戴的相似。

 吐蕃会盟的事儿折腾了五年,鸿胪寺那帮人换了三茬。辛京杲押着俘虏进献那日,有个吐蕃小崽子突然掏出骨笛吹《折杨柳》。我攥着酒盏的手直抖——这调子正是当年在灵武军营,珍珠哄升平睡觉时常哼的。当夜派金吾卫去教坊查曲谱,翻出本天宝年间的册子,里头夹着片枯黄木槿花瓣。

 独孤氏的祭日总逢大雪。去年在太庙上香,供案上的烛火突然爆出个灯花,正巧落在我当年送她的玉梳上。升平说这是吉兆,我却想起三十七年前她临终时攥着这把梳子的模样。回宫路上看见小太监扫雪,竹帚刮过青砖的声响,倒像极了她病中撕扯锦被的动静。

 李晟收复河西的捷报传来时,我正在试穿新制的裘衣。郭子仪家老四捧来的貂皮大氅热得人发汗,领口狐毛却让我想起安禄山那厮的络腮胡。夜里召见河西使臣,那年轻人靴筒里竟藏着把割肉匕首,寒光闪过时,我分明看见马嵬驿梨树下站着的杨贵妃在笑。

 漕船改走蔡水那日,我在望春楼摆了十桌船工宴。有个独眼老艄公喝高了,非说二十年前在汴河救过落水的宫眷。"那娘子腕子上有道疤,怀里还揣着半块碎玉。"我手里的酒盏咣当砸在鲈鱼脍上,升平慌忙来扶时,沾了莼菜汁的帕子正巧盖住我??抖的手。

 升平出嫁那晚,我在麟德殿后头栽了棵石榴树。郭暧那小子来谢恩时,铠甲下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绸——正是当年他爷爷收复长安时系的平安结。合卺酒刚过三巡,陇右急报说吐蕃袭边,我攥着喜饼听战报,饴糖馅儿糊了满手,倒像当年在洛阳废墟扒出来的血泥。

 诛杀元载党羽那阵子,刑场上的血渗进朱雀大街的石缝,长出暗红色的苔藓。有回早朝路过,看见个老妇人在血苔上撒糯米,嘴里念念有词要镇冤魂。刘晏悄悄跟我说,这婆子正是当年元载夫人的乳母。晌午派人去查,回说昨夜已在护城河捞着尸首了。

 李勉进献《历代名臣奏议》那日,我在书页里翻出片风干的槐花。墨香混着陈年花香往鼻子里钻,忽然想起开元二十三年那个清晨——母亲抱着我在忠王府转圈,西厢房的鹦鹉扑棱着翅膀喊"大郎",檐角铜铃叮当响得人心慌。

 最后一次见郭子仪是在华清宫。老将军躺在温泉池边的胡床上,白胡子被水汽打成一绺一绺。"老臣梦见安禄山在跳胡旋舞,"他咧着没牙的嘴笑,"那死胖子转着转着,竟变成条扑腾的胖头鱼。"三日后丧报送进宫时,我正盯着池子里抢食的锦鲤发怔。

 大历十四年除夕,我在太清宫守岁。新来的小道士不会调更漏,子时的钟声竟早响了半刻。满城爆竹炸响的瞬间,恍惚看见祖父在骊山披着道袍炼丹,父亲在灵武军帐咳血,郭子仪在香积寺前横刀立马,而那个穿月白襦裙的姑娘,正倚着陕州别院的红漆柱冲我笑。

 五更天时突然想喝沈珍珠熬的杏酪粥。尚食局折腾了两个时辰,端来的粥碗里漂着金箔,却寻不见当年她摘的野杏仁味儿。升平带着外孙进宫拜年,小娃娃踮脚往我嘴里塞糖瓜,指尖的甜腻竟和十二岁那年偷吃的龙膏蜜一个滋味。

 最后那场朝会下了整日雨。崔佑甫念奏折的声音越来越远,满殿朱紫贵人渐渐化作马嵬驿的乱兵。我伸手去抓案头的玉镇纸,却摸到块冰凉滑腻的东西——是十二岁那年被杨家马车碾碎的马鞭,断口处还沾着朱雀大街的泥。

 升平哭喊着扑上来时,我正看见母亲在槐花雨里转圈。她发间的艾草香混着血腥气,远处传来潼关失守的战鼓声。我想喊珍珠快跑,却见承天门轰然倒塌,砖石堆里露出半截玉搔头,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