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国耻之殇(第2页)

 “面对鬼子第十军团6万精锐,2万东北军硬扛鬼子3天,使得国军留下了抗日的种子。”

 “结果就是,6位东北军少将以上军官战死,2万东北军全体殉国。”

 “他们这一战,算是打出了东北男儿的骨气,为东北军重新正名。”

 苏文讲到这里,顿了顿,努力平复住情绪。

 不过还是忍不住,失声道:

 “真的首长,他们....他们的确...尽力了。”

 苏文如同受了委屈的孩童,朝首长们述说着内心的苦闷,眼泪更是止不住的流淌...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位首长看到苏文痛苦的表情。

 便料想到淞沪会战整个过程,一定非常惨烈。

 “嗯~,打输了也怪不着士兵,他们都是好样的。”*毫不吝啬的评价道。

 “是啊首长。”苏文反手抹了把眼睛:

 “国军士兵作战勇猛,但是奈何大部分都只是各自为战,加上武器装备落后以及训练不足。”

 “很多士兵连鬼子长啥样都不知道,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战死。”

 之所以用稀里糊涂来形容,并非苏文有意诋毁那些死去的英烈。

 事实就是小鬼子停靠在近海的舰船,早就暗暗等着国军集结。

 只要人数凑齐,立马便一轮400毫米的舰炮砸过来,往往1发就能让一个团的士兵死伤大半。

 而之所以造成这些损失,跟国军内部沟通不畅,指挥不当,同样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因此,很多后世的军事专家都说,要是把国军换成红军,统帅换成*。

 还是用国军手里的武器装备,辅以海军和空军的支援。

 肯定不会打得如此惨烈和憋屈。

 苏文也同意这种观点,毕竟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咱们也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所以真要是让他来指挥这场会战,肯定不会出现如此惨烈的结果,至少也能把鬼子打疼。

 保不齐还能全歼对方几个师团。

 可能有人会抬杠,说什么:

 就算把国军全换成红军,就算有国军的装备,面对鬼子精锐照样打不赢。

 难道他们忘了朝战,忘了珍岛吗?

 所以不是苏文刻意拔高对方,若他能够早20年领导咱们,说不定就该换成咱们侵略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