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往事:与毒枭女儿同居的岁月城市过了
第158章 情感与善恶的决策(第3页)
邦杰追出好长一段路,也没有看到肖浩,只得折返回来。
孔芷芬冷静下来,意识到纸条上必有暗示,肖浩才知道该去哪里找发小。她灵光一闪,想到几条波纹线勾勒的是河流,赶紧对邦杰道:“你赶紧去湄公河沿岸看看,浩子应该在那里。”
肖浩还没有走到湄公河,远远便望见海仔背对自己、面朝河水,指间夹着的烟卷明明灭灭。
满腔怒火的肖浩忽然停下脚步,躲进灌木丛里。他望着海仔抽烟时孤苦的背影,脑海里浮现出当年城寨巷口,蹲在母亲尸体旁发呆的少年。
港岛九龙城寨就是一个难民营,贫民窟里的孩子,都是在苦难中长大。即便像康伯这样开武馆的人,也难以维持一家三口的温饱——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多数来习武的人都来自食不果腹的家庭。
肖浩虽是孤儿,可好歹有康伯细心呵护,在城寨里已是幸运儿了。
海仔的成长环境比肖浩更为艰难——他来自单亲家庭,母亲是站街女,连他父亲是谁都无从知晓。
在他八岁那年,母亲为争抢嫖客,被另一个站街女用电线勒死在僻静巷道里,海仔就此成为城寨众多小乞丐之一,还因母亲的身份屡遭其他乞丐欺凌。
肖浩与海仔结缘,是在城寨后巷的排水沟旁,十几个小乞丐围着已缩成一团的海仔拳打脚踢,甚至有人还用碎玻璃划他的手臂,血珠溅在青苔覆盖的砖墙上。肖浩拿出书包里康伯新教的三节棍,冲了上去。
那场架打得天昏地暗,肖浩的太阳穴被石头砸出血,海仔的肋骨被踹得几乎断裂。当他们互相搀扶着躲进武馆仓库时,康伯举着蜡烛照见两个血人,气得抄起藤条又轻轻放下。
海仔吐掉嘴里的血沫,从裤兜掏出半块硬邦邦的面包,掰成两半:\"这是抢便利店的,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