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战前广播(已修改,补了两千五百字)(第2页)

 

只能是空投之后,用广播的形式来教他们了。

 

收不到广播的,那就只能自己去摸索了。

 

再或者,就是祝愿这些聚居区中能有退伍兵或者当年的老民兵,能够带领大家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增强防御能力。

 

毕竟,作为末世前禁枪最严的国家,严格的禁枪政策确实为大众提供了最为安全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够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严格的禁枪也导致年轻一代对武器十分陌生。

 

不会使用武器,在末世这种充满危险的环境当中,又成为了极大的致命伤。

 

之所以说是年轻一代,那是因为在九十年代之前,50、60、70的这几代人中,有很多都是在册的民兵。

 

就拿陆诚的父亲陆建国来说,年轻那会每年都会参加民兵训练,56半、56冲这些枪械他都熟练使用过。

 

有些时候还有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个别人甚至还参加过迫击炮实弹发射训练,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反观现在的80、90以及00后,很多人从小到大连真枪都没见过,更别说使用了。

 

真给他们一把枪,估计连保险在哪都不知道。

 

远的不说,就陆诚之前所在的镇政府中,那帮子年轻干部,就没一个摸过枪的。

 

在王柔完成第一轮播音后,广播站便将刚才的紧急消息录音,一遍接一遍的开始重播。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就是考虑到某些幸存者团体的收音机,并不是全天候开机。

 

只有不断重播,才能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力量。

 

··················

 

此刻,二十公里外的兰州市城关区,惨白的阳光洒在大街小巷。

 

数不清的丧尸像雕塑一样,静静的伫立在原地,只有很小一部分在四处游荡着。

 

距离省委不远的一处小区内,一位五十余岁年纪,面容刚毅,身穿警服,佩戴一级警监警衔的男子,正站在桌前翻阅着手中的文件。

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脸色有些苍白,看上去整个人显得极度疲惫。

 

处理完手中的工作后,他站起身看向墙上的兰州地图。

 

上面用记号笔,笔标注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个幸存者据点。

 

“王厅!”一名警衔为三级警监的女警察撞开房门走了进来。

 

她的神色看上去有些慌张:“三号岗报告,发现了变异体活动的痕迹,距离三区非常近,从痕迹判断,和上次搜索小队遇到的应该是同一类型。”

 

听到变异体几个字,被称为王厅的男子,额角突突直跳,攥紧的拳头上青筋直冒。

 

他叫王正声,是甘肃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监。

 

“把无人机侦察组调到三区,让特警队也派人过去。”王正声思索几秒后,下达了指示。

 

“通知所有岗哨全部加强警戒,一旦发现变异体接近,不惜一切代价,立即予以消灭。”就在他部署任务的时候,身后柜子上的一台收音机中传出了声音。

 

当插播紧急消息的声音响起时,王正声和女警监同时闭上嘴巴,静静的听了起来。

 

女播音员念到183旅和182旅要发起兰州收复战役,还要为各个聚居区投送武器弹药时,王正声以为是自己连续工作,过于疲劳产生了幻觉。

 

直到看见女警察颤抖嘴唇,泪流满面时,他这才确认,刚刚听到的消息是真的。

 

“王厅,他们终于要收复兰州城了,大家有救了······”女警监神情极为激动,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正声打断了。

 

“安静!”王正声的喝止了女警监后,抓起桌子上笔,快速记录着广播的内容,只是他的手有些颤抖,字写的歪歪扭扭的。

 

做完记录后,他直起身子,扯开领口,深呼吸几次,平复了一下心情。

 

“李处长,让通讯处立即联系部队,确定空投相关事宜。同时,通知各区各队负责人,半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

 

听到安排后,叫李霞的女警监,立马转身离开了房间。

 

二十多分钟后,很多人陆续走进了一间被当做会议室的大房子内,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穿着警服或者武警作训服,也有一部分穿着便装。

 

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刚刚听到的消息,神情或振奋,或激动,不一而足。

 

见人都到齐了,王正声缓缓开口:“都静一静,我知道大家都很激动,我也一样,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听到这话,所有人立即安静了下来,目光都集中在王正声身上,等待着他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