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2页)
不过听说现在县衙还在招工,他还有机会。
休假回家的劳工们在村里大夸特夸这修河道的活计有多好,如果说前些日子有些意动的百姓们还在观望,等这些劳工们回来说完待遇之后恨不得马上去县衙报名,生怕没有自己的位置。
五万人很快就招满了。
那些没赶上趟的人们直拍大腿,祈祷着有人能偷懒被监工发现开除,然后让自己递补进去。
在这个年代这么好的活计是很难找的,进去了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
那些进了河道做工的劳工们,一个个都干劲十足,谁也不愿意偷懒被开除。
“谢大人,您可真是神机妙算啊!”李文远满脸兴奋地走进谢清风的书房,手里还拿着一叠厚厚的报名册,“您看,这才几天功夫,五万人的名额就全满了!而且这些人可都是精壮劳力,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
谢清风放下手中的毛笔,微微一笑:“李大人辛苦了,看来百姓们对河道工程的热情很高啊。”
“可不是嘛!”李文远激动地说道。
谢清风随后将自己刚才写的管理措施递给李文远,“李大人,这是我这几天拟定的一些激励措施,您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要加进去的。”
虽然现在先集中精力对付接下来雨季的防御工事,但河道工程终归是一个大工程,他初步估计得修个五六年左右,工期长任务重,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人心生懈怠。
李文远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越看眼睛越亮:“大人,您这招可真是高明啊!每月评选‘河道之星’,奖励银两和物资,还能在县衙门口立碑表彰,这可比单纯的工钱激励强多了!”
李文远真的想掰开谢清风的脑袋看看,他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好点子的!
谢清风的“河道之星”激励政策颁布下去后,劳工们的干劲更足了。
有了河道招工的信誉背书,趁热打铁,谢清风又在临平府内规划了五六条官道,要致富先修路。河道工程虽然解决了水患问题,但要真正让临平府好起来还得靠交通。路通了,商贾往来,货物畅通,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