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拍戏入正轨(第2页)

 剧务的拍摄节奏被打乱,大家都有忙的事。李幕府还要和几个小演员多做沟通,把前期人物的少年戏份-整顿好。

 他得有个好开头,工作才能顺利些。

 压力在头上。

 幸亏有个老前辈刘均,能跟他共同分担些。在整顿家事方面,双方都有个配合搭子。不至于个人唱独角戏,那节奏一把握不好的,就会拖沓。

 这部戏,看似所有的剧情都在一个小院子,演的应该很轻松。

 可麻烦的,一切费劲的地方,都在外围布置。

 红板桥车站、80年代的交通路况、各个时期配合的追星海报,人物的周遭零碎。这些不说,乔家老宅都是现搭的房子,剧组的美术,真是费劲费心。

 (拍摄时间日成长,主要都在这些准备上。演员一般拍个四五回,导演就摸清他是什么水平了。不太可能,死乞白赖的-要求人家拍个几十条。)

 (那种导演,真的少。敢玩的,要么是很“玄的”导演,要么就是很“悬的”导演。)

 多亏美术用心。

 那个年代感的镜头,演员一进来,就代入了。

 在拍摄方面,由于主要场地小院的封闭性。主要考虑的是移动的便利,没有使用比较夸张的重型设备。

 像是常见的设备三角架,那玩意没少干扰到演员的表演,也会让整体的拍摄灵活度下降。

 涉及到演员走向的运动,是手持镜头的拍摄,人员都安装了大量的稳定器。摇臂杆都很少使用。

 幕后、机器的搭配,是紧凑又非常轻。很适合演员的运动镜头,画质方面还看的惊艳。初录的片段,李幕府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色彩和暗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