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5(第2页)
那孩子蹭的一下跳下树,跑了。远远的只能听到他‘哼’了一声,越跑越远了。
可不得跑远么?李元吉回头去看:你叫我摘我就摘?呵!
四爷:“……”我不叫你摘,你还得赖着惹人讨厌。一叫你摘,你不就走了吗?可我真要撵你,你必是不走的,赖也得赖半天。
这种打着不走,骑着倒退的孩子,事事反着说,大差不差的就对了。
他继续对着镜子,然后拿着一根针出来。这是从看诊的大夫要来的,下针调面部?不会!这个真的不是轻易能学会的。
但是,针轻轻的扎一下,这个还是能下手的。
桐桐会调一种药,类似于刺青,但是这个是鲜红色的,像是朱砂的颜色。
想到这里,他去别处要了药材,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又不时的跟太医请教养生之法。府中人也只当他身体不好,想了解药性,其他的并不多想。𝔵^𝔣窦夫人也只叮嘱:“不可随意用药!观之,学之即可,不可亲尝。”
“诺!”
四爷应了,用了一周时间,才偷摸调配出那么一点。
然后他说头疼,吹了冷风了。
太医给看诊,既然病人说头疼,那应该还是见风了。见风了,就不用学问习武了。那就这么躺着歇吧。
窦夫人询问了饮食,直到吃的都合适,那就是说不甚要紧,干脆随他去了。
对于长子的教养那必然是严格的,次子又康健壮硕,至于老三,随心所欲吧。
张冬月乃是窦夫人贴身侍婢,急匆匆来禀报:“四公子射箭,令亲随子扶箭靶。”
窦夫人继续忙她手中的账目,平铺直叙:“……罚去祠堂抄《孝经》十遍,何时抄完,何时用饭。”
张冬月应了一声,便又匆匆去了。
“罚了抄《孝经》?十遍?”四爷问了边上的小厮一声,“夫人亲自去的?”
“未曾!”
“夫人在忙什么?”
“军中账目。”
四爷:“……”他挥挥手,叫人下去了。
等人走了,他才掀开帐子,从榻上下去,去照镜子。镜子中的人额头有几个红色的小点,像是用虚线勾勒了一个圆。
一天一点,七天之后,便有一个圆溜溜的红色圆点,正好在眉间,鲜艳异常。
本来只是沉默讷言,腼腆甚少见人的少年,而今平添了几分艳丽。
四爷挺满意的,想来桐桐更会满意,李家的人会更更更加的满意。
伺候的人看见了,吓了一跳,洗了,没洗下来。看见小郎君对着镜子一个劲的照,用手搓,还是不见下来。
这可太吓人了,速速报给夫人知晓。
窦夫人急匆匆的来,这起了红疹子的病八成是要不好了。她提着裙摆跑进来,先是愣了一下,而后抓着儿子的手腕,撸起袖子看。
胳膊细细的,白白的,净净的,细皮嫩肉,啥也没有。
换了一只胳膊,还是没有。
窦夫人急问:“身上可长了红疹红斑?”
“未曾。”
“可疼可痒?”
“不疼不痒。”
“何时长的?”
四爷摇头:“这不是长的,只是头疼就掐额头,未见青紫,倒是有个小红斑,想来过几日就下去了。”
窦夫人松了一口气:“怎能揪住这般模样的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