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25(第2页)
当然了,谋划归谋划,具体如何,得看实际情况。
在这个事上,只能她随机应对,自己不知详情,想搭把手也帮不了。
她麾下都是哪些人,这些人在战局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一仗又是怎么打的。在打完胜仗,宫中又下旨招回朝,这些人又回怎么想怎么做。这谁能预料呢?
只能靠她自己去谋划,去应对。
因此,明知她不会有性命之忧,他又怎么可能不操心呢?
他回了营帐,看着舆图,桐桐率这八千人马会去何处?
在舆图上看了一遍,他将手放在了白山黑水之间:这里!只能是这里。这个地方而今不属于大隋,他是属于高句丽的。
既然平了高句丽,若不将边境线往过推移,她会吃不下睡不着的。
是的!桐桐面前摆着舆图,她的视线落在了辽东城。
这个城池在这个时期,没有一个中原人会对此地有一种执念,认为这本就该是我们的领土。
分分合合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漫长的,人的认知也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在战国时期,这个地方本是东胡盘踞,是燕国将领秦开驱逐东胡,在这里建造了候城。所谓的候城,就是斥候瞭望用的!斥候瞭望用的,所谓的城池是极其小的。
当时,这个地方归燕国,为辽东郡襄平县。
后来,秦始皇平定天下,一统六国,将整个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这个地方叫辽东郡望平县。
而到了两汉时期,这里就有了治所,朝廷向这里派驻官员。
到了三国时期,公孙度在这里设置平州,这里属于平州治下的玄菟郡。
而后,就进入了高句丽时期,他们占据了这里,建立了辽东城。
直到唐时,这里才重新归安东都护府,叫‘沈州’。
桐桐收回思绪,慢慢的把舆图卷了起来。
人是才聚起来的,夺了那么多的钱财回来,军心是啥样呢?他们是否想着立了大功,再重新回归朝廷,高官厚禄呢?是否对现有的金银持有别的什么想法?
其实,有这种想法才是正常的!真要是各个都说对权利无欲无求,对钱财视若粪土,自己这才真该睡不着觉了。
因此,她从帐篷里出来,主动去了周法尚的帐篷里,又着人请来整和费青奴。
周法尚此人年纪偏大一些,跟来护儿年纪相当。算是长者!此人在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劝过来护儿,觉得当时进平|壤乃是冒险之举。可惜,来护儿没听,带着四万精锐进城中了埋伏,之后高句丽追击,直到碰到周法尚领着的排兵布阵好的隋军,这才撤军。
历史记载,此人死在军中,就是在第三次征高句丽的时候。那天进兵,眼见箭簇冲着将官而来,她挥刀挡下,回头一看,正是替此人挡下的。
却没想到,当时无意救了此人一次,他会在当时站出来帮自己。
这是个有经验,擅长后勤的大总管。而今需要的还就是这样的。
而来整是来护儿的儿子,这个费青奴的官职不低,当时就是他跟来整一起,杀了高元的弟弟高建。
这个人……后来死在平叛之中!到处起民变,奉命平叛哪有不负伤死人的。
此次,他站出来……立下这样的功勋。那桐桐就想着,给这些在历史上早死的人,一个说得过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