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调动工作(第2页)

 刘海中领着孩子老婆前脚刚走,人群还没散呢,刘光齐竟然拉着行李包袱,搬进了南锣鼓巷95号院,原来刘海中的后院东厢的三间房,现在分给他了。

 变化太快,动作太迅速,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对那间房子产生想法,就已经尘埃落定。让不少人唏嘘感叹不已呀。

 哎,又错失了一次大好良机。

 想去的没去成,不想去的,拖家带口的走了。刚一开始积极写志愿,要奔赴三线的刘光齐,因为刘海中过于积极的表现,把他的名额给顶了下来。

 当然这事情是跟宋武有关。

 刘海中还在学习班上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孙玉英就过来给宋武说:“刘海中去三线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现在有个问题,他那个房走了以后肯定要收回来,你看看有什么想法没有?”

 宋武很奇怪的问:“他不是还有俩儿子的吗?还有老婆呢?”

 孙玉英笑了笑说道:“他老婆家庭妇女肯定要跟着他一块儿走了,至于他俩儿子估计大概率也会跟着走。因为他们俩都没工作,这房是分给刘海中的,刘海中调出去Bj肯定不能留房,没有这个规矩,所以他们俩是没工作又没有住处,留在这干嘛?”

 宋武也没有细问这里边的规矩道道,他皱着眉头想了想,很自然就想起来了刘光齐。

 这个兄弟还不错,从工作和人性上宋武都挺能看上眼。

 于是他对孙玉英说:“他不是还有个大儿子吗?刘光齐在自行车上工作。”

 孙玉英摇了摇头:“那不行啊,那间房还属于轧钢厂,跟咱街道共管呢。基本上算是轧钢厂内定的分配房。自行车厂往这儿分,有点儿说不过去。”

 宋武想了想,“那干脆问问他,如果他想住这两间房,可以考虑调到轧钢厂去啊。轧钢厂那边不是正缺技术工人的吗?反正我看那个自行车厂前途不大。”

 正好提到了自行车厂,宋武又把何雨水不想在自行车厂干了,想到街道上的事儿,给孙玉英说了一下。

 孙玉英一听乐了,“她不是前一段时间给自行车厂干过一项工作嘛,就是把那个修理铺联合生产的问题解决了。”

 宋武点点头,“对,是有这回事,这还是这丫头少有的工作成绩之一。”

 孙玉英说:“其实我就早瞄着这件事儿呢,咱们街道上现在安置闲散人员也需要类似的工作经验,所以她要愿意来街道上,我们还真愿意接收。再加上她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来说也符合我们的要求,你再跟她确定一下,看她是随便说说,还是认真的,如果是认真的,我可真把她调过来了。”

 宋武点点头。其实他心里还有个疑虑呢,因为他记不清,过两年街道上工作是不是受冲击了?但是他很明确工厂里边相对要好一点,但是那也只是一些大的工厂,重点保护企业,各方面都注意,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但小工厂,其实闹得也挺凶。

 算了,不考虑那么多了,甭管在哪儿,估计差别也不太大,还不如放在眼跟前儿更安全呢。最起码都在街道上,有点事儿能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