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生产建设两手抓(第2页)

 顾大娘也重新上岗,大食堂交给她负责,保证建筑队一日三餐。

 大槐树情报站的几个大妈也被杜尚清招安了,比起一天天闲着扯人是非,不如到大食堂里帮忙,管吃还有工钱拿,有几个不愿意干的?

 不愿意干的杜尚清也有办法。有婆婆的就去找她们婆婆,没有婆婆的就去找她们男人。

 告诉他们,自己找她们去大食堂帮忙,她们不去,怕干活,自己给工钱都不愿意干。

 结果不出所料,当天晚上几家就传来鸡飞狗跳声。

 第二天,几个人乖乖的到大食堂报到去了。

 现在半坡村还真的找不到闲人,除了需要在家看奶娃的人,就是拄拐走不动道的老人。

 村里半大的孩子都去了木工坊,绣坊打工,年画一捆捆的打包,码放,棉帽,棉手套的结绳计数都是这些孩子们完成的。

 事实证明只要资金充足,工钱按时发,村民都积极性都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丁大海带着小青山背后的两个村民,每天源源不断的采石,运石,保证着这边的围墙进度。

 可以用一天一个变化来形容,杜尚清的石围墙一天天长高,变大。

 杜尚清这个围墙建的极其高大,并且采用的是斜坡设计。

 斜坡设计是科学的。

 一是斜墙消除了士兵在墙顶上的盲点。如果站在一堵直墙的边缘往下看,你只能看到表面离墙一段距离,而倾斜的城墙迫使敌军在距离墙的距离,使他们更加显眼。

 二是有角度的墙面能更方便地从城墙顶和塔洞转换攻击,而且可以使用石头木头在墙面滚动对攻城的敌人进行攻击,它还增加了墙底部的厚度,增加了它的强度,可以给攻城塔的木板搭建制造障碍。

 除了使用倾斜的墙壁,杜尚清还准备用重叠的火力来覆盖盲点。

 四个方向他准备建突出的塔楼,扩大防护范围彼此还可以形成交叉射击,很好的保护大门不被轻易攻破。

 总而言之,这个围墙就是要建成军事化堡垒,为自己可以坚守家园提供最强的保障。

 杜老头与老陈头最近一直在附近山岗上观看。

 “我说亲家,你看我家老二究竟在干啥?这也不像是建房子啊!哪里有建那么高围墙的?太遮挡光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