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朱元璋:他好会啊!(第2页)

 “臣只听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还从未听说过治大国若开商会呢。”

 听着李善长这个比喻,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

 什么叫语言的艺术?

 这就叫语言的艺术!

 虽然同样是拍马屁,人家的马屁听起来就很舒服。

 再看看他旁边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的老顽固,现在还一声不吭呢。

 李善长又忍不住问道:

 “上位,不知此计是何人提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社稷之能,必是一位旷世奇才!”

 听着李善长不断的马屁,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这政策,是太子提出的。”

 “他前几日不是去了城隍庙,看到难民的赈灾粮都被贪墨了吗?”

 “回来便想了这么个对策来改变大明官场的风气。”

 朱标去了城隍庙的事,李善长自然是知道的。

 尤其是“筷子浮起,人头落地”八个字,可谓是振聋发聩!

 他有些激动地说道:“大明能有太子殿下这样为国为民的储君,两代英主,必然会成为远迈汉唐的千股盛世!”

 听着李善长不停的马屁话,朱元璋的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他摆了摆手道:“李先生过誉了,那小子就是想法多了点,他还年轻,以后什么样还说不好呢。”

 李善长呵呵一笑。

 朱元璋这明谦暗夸的话也太明显了点。

 这让李善长有些无语。

 知道你儿子很优秀,但是你至于这么激动吗?

 朱元璋看向刘伯温,忍不住问道:

 “刘先生为何不说话啊?”

 “莫非觉得这政策上何有不妥?”

 “放心若真有不妥,尽管说出来。”

 刘伯温看了眼朱元璋,脸色十分平静。

 朱元璋心里顿时咯噔一声。

 不好!

 这老东西但凡这个表情,准没好事。

 莫非标儿这政策真有什么漏洞不成?

 他有些忐忑地看向刘伯温,“刘先生……”

 刘伯温依旧面色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是个没有感情的木头人一般。

 朱元璋气的恨不得给这老东西一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