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士农工商,其实商人才是最聪明的!(第2页)

 “其实商人也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唯利是图。”

 “诸如那些贩夫走卒,小摊商贩,他们不也是商人?”

 “他们对大明有何危害?”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沉默了。

 他只看到那些黑心商人是如何如何的

 “所谓的鼓励经商,并不是说提高商人的地位等举措,而是发展商业。”

 “即是指让商货流通起来,以此达到让朝廷增加税收的举措。”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

 “啥叫流通增值加税啊?”

 朱标无奈,只好给他解释道:

 “现在假设我现在手中有一支笔,一百文钱卖给你,朝廷需要收取十文钱的利税。”

 “然后我拿着你这九十文钱,去别处买了一个东西,朝廷又收取九文钱的利税。”

 听着朱标的解释,朱元璋豁然明朗。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眼前一亮。

 仿佛看到了新大陆一般。

 按照朱标所说的那种方法。

 大明只要有货物进行交易。

 朝廷便能收取利税。

 如此一来,大明还会愁没钱吗?

 而且流通的商品价值越高,朝廷能收取的利税就越高。

 朱标笑问道:“所以你现在还觉得商人是国家的蛀虫吗?”

 “尽管那些黑心商人确实不少,但是更多,人家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

 听着朱标的解释,朱元璋心中对商人的那份偏见也消失不见。

 但是若是让咱查到是谁故意诱导咱,咱的屠刀也不会手软!

 “所以你的意思是……”

 朱标理所当然道:

 “那自然是抬高商税啊。”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不由得有些恍神。

 原来这么多年自己对那些商人和海外诸国都太过敌视了。

 按照标儿所说。

 开海之后,各国因为地域和科技水平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互通有无。

 这样确实能加速大明的发展。

 而且如果真的能把生意做到海外,大明的百姓挣了钱,朝廷征收的税自然也就高了。

 如此以来,大明或许真的会达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空前盛世!

 坐在椅子上,朱元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