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太子殿下万岁

百姓对于这等没有用钉子和粘合剂就做出来的船,持怀疑态度。

 不过,现在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办法。

 也就只能静静的看。

 做好以后,朱标跟着百姓把船拖到了山下有水的地方。

 船到了水中,朱标第一个跳下去,划着船桨匀速前进。

 百姓看到朱标的船并没有出现问题,而且速度还很快,也赶紧把自己的船拖下来,划着离开了。

 朱标则到下一个地方,教这里的百姓造船,坐船离开。

 都是生活在沿海地带的百姓,常年和水打交道,自然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朱标这生活在南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太子爷怎么可能懂得比他们还多?

 所以,当朱标提出来,要造船的时候,百姓也是拒绝的。

 这时候,前来帮忙的赵翥为朱标说话。

 他表示,朱标确实是造出了船,没有用一滴粘合剂,船还很好用。

 百姓还是将信将疑。

 朱标直接造船。

 同时,他也把造船技术交给年轻的百姓,分给这些百姓教会其他百姓造船的任务。

 先前乘船离开的百姓中,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回来了。

 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船只。

 他们让上了年纪的和小孩跟着他们走,先离开。

 就这样,一个帮一群的,逐渐的,在山头的百姓都得以离开。

 来到了相对安全,没有雨和洪水的地方,吃住又成了问题。

 住的话,倒是可以随便一点,用一些树叶和木头简单的搭建庇护所,再利用火来驱蚊。

 赵翥早早的去了府衙,告知身份和来意,得到了一些粮食和衣物。

 可这些粮食,远远不够。

 朱标来了以后,看到粮食不够,直接去了府衙要粮食。

 周知府看到朱标来了,先是假惺惺的表示自己也很难,最近几年天灾人祸很多,农民们没什么收成,又说,朝廷赋税很重,百姓家中根本没有余粮。

 最后抠抠搜搜的给了五十旦。

 受灾群众有几万人,五十旦仅仅够一天的量。

 他来之前做了背调,受灾地区旁几个县,是年年丰收,年年增收,怎么可能拿不出粮食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