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叶公好龙A

第四百五十九章 熏房子

在市里待了八天,赶路用了一天。

 这段时间里,家里的变化还挺大的,县里的路修好了,就是还没通车。

 赵玉宝那边儿,河道也挖好了,环绕村子,流入大堰塘,非常的漂亮。

 就是还没在他们门前搭桥。

 接下来呢,村民们要种包谷,来不及弄了。

 还得等忙完这段时间才行。

 今年种包谷呢,也有许多人家来陈凌家换种子。

 乡下换粮食种子也不会去花钱买。

 乡里乡亲的,收钱也不好去收。

 也就是用同等斤两的种子来换。

 当然了,如果自家的种子比较干瘪磕碜的话,那么要给多一些,显得好看一点。

 毕竟是指望着种人家的种子,能有个高产量的。

 今年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

 就是要交公粮了。

 前两年没交,是附近范围内有洪水灾情的缘故。

 收成没了,大家谁也没粮上交。

 不过现在不急,等秋收之后一块去交就行了。

 实际上在北方交公粮,一般是冬腊月去交的。

 山里就不行了,在腊月下雪后容易大雪封山。

 还是要考虑到这一点的。

 ……

 “啊!”

 陈凌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还是家里舒坦啊。”

 种完玉米之后,陈凌今天少见的晚起了。

 不光是晚起,连早饭都是王素素起来做的。

 王素素做饭花样没他多,就煮的粥,摊了几个鸡蛋饼,咸菜都是现成的,配着咸鸭蛋吃就是了。

 王素素给他盛上一碗粥,笑道:“舒坦什么,回来就忙活这么两天,也没见你偷懒歇着,尽在田里流汗出大力了。”

 “唉,你不懂,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市里虽然也挺好,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憋屈,放不开身子,这一回家嘛,干干活出出汗,晚上喝点小酒,睡一觉,心里踏实的很。”

 陈凌摇头晃脑的走进厨房,踢过来一个小马扎坐下。

 其实还是农庄这边过于凉快的缘故,休息起来,在这样的炎炎夏日里,那是切切实实的放松舒坦啊,对到某一天晚上天气凉爽的,晚上还要盖上薄被子。

 王素素想了想,“那也对,在市里楼上还有蚊子呢,咱们家农庄这边今年夏天见不着蚊子,我给睿睿准备的小蚊帐也白折腾了。”

 “肯定的呗,你也不看看外边多少鸟,多少青蛙癞蛤蟆,就这能有蚊子才怪呢。”

 陈凌肯定不能说自己种了那些强力驱蚊草啊,不过也确实受鸟类和蛙类的影响,那些蚊虫即便不靠近农庄,也比往年少得多。

 全成了鸟类和蛙类的盘中餐了。

 说着话,一大碗白米粥下肚,或许是这两天出力干活,陈凌的胃口异常的好,连干了三大碗白粥,吃了七八个鸡蛋饼,才将将感觉到饱。

 不过他也没再继续吃了,擦了擦手,就喊上两条大狗去村里了。

 从市里回来的这几天,一直忙活着种包谷,也没怎么去赵玉宝那边看看,倒是人家每天经常过来,乘乘凉,赶赶饭场什么的。

 所以今天闲暇了,陈凌就过去转转。

 五月过去了大半,天气越发炎热。

 但是早晨的田野上却很热闹,到处是点包谷的人影,一个个男女老少,戴着草帽,搭着毛巾,拿着铁锹,在割完麦子的麦茬地里,前前后后忙碌着。

 不管大人小娃儿,手上皆持一把或大或小的铁锹,用脚踩着铁锹在田垄里一蹬,铲出一个小坑来,手上把铁锹一推,土坑显出空隙来,洒下三五粒玉米籽,再抽出铁锹,踏步上前。

 后方洒下玉米籽的土坑,赫然已经被脚下踩过踩实。

 越是经验丰富的老农越是迅速利索。

 陈凌走在田间小路上,看到此景,仿佛看到一副风景画似的。

 “来运叔,忙着呢?”

 走下坡,是王来运家的田地,正好这老汉吭哧吭哧的一步一下,一步一下的点着包谷从田地的西侧过来。

 “哟,富贵这是把包谷点完了啊,又有闲心思乱逛了。”

 “哈哈,昨天黄昏刚忙完。”

 “……啧啧啧,可不得了啊,你娃这两年也太能干咧,二十亩地啊,你这包谷点的,比撒的还快,俺家这十亩来地还没鼓捣完嘞。”

 点包谷,点包谷,自然是按照麦垄点的,也就是按照小麦收割后的麦茬,在两行麦茬之间点,又不是像油菜那样,随便挎着盆子在田里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