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法不外乎人情(第3页)



    一些在城内吃不上饭的读书人,都可以进入军寨教书。



    听着军士们在那拗口的识字朗读,崔枕看向一旁的林青,



    “伯爷,军卒厮杀,为何还要读书写字,此举为何意?”



    二人如今漫步在军营中,看着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昨日的阴霾也消散了许多。



    林青扶起了端着一个盆子,歪歪斜斜最终倒地的孩童,



    “小心一些,你这么小,为何能进入军寨做工。”



    那孩童瞪大了眼睛,呼吸有些急促,知道此人是这里最大的官。



    “大不伯爷,来这里做工有饭吃。”



    这时,冲过来一个长相憨厚的,衣着破烂的汉子,



    朝着二人连连磕头:“伯爷,犬子冲撞了伯爷,还请大人责罚,要罚就罚我吧,不要赶娃娃出去。”



    林青看着他的肩膀上多了几道红印子,一看就是做工时造成的。



    便将他扶了起来,“去做工吧,娃娃虽然做得少,但吃的也少,无妨。”



    憨厚汉子猛地抬起头来,露出嘴里的黄牙,眼中的感激之色溢于言表。



    “多谢伯爷,多谢伯爷!”



    林青看着父子二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忽然有些惆怅。



    “崔大人,这就是读书的好处,百姓的招募由亲兵诸葛瑜负责,



    这些孩子能进来,想必也是他的命令。



    要是换成了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只知道听命令,不知变通。



    没有放这些孩子进来,刚刚那汉子难免心生怨恨,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崔枕面露疑惑,呵呵一笑,说道:



    “伯爷向来治军严明,遵从大明军律,但如今这营寨内,可看不到任何大明军律的影子啊。”



    林青看向周围忙碌的百姓,声音缥缈,



    “太祖皇帝曾言,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



    新招募的五千军卒都是北乡城人,如果太过严苛,反而会矫枉过正。”



    “伯爷此时此举暗合兵法,老夫果然不懂打仗,某受教了。”



    这时,一名军卒冲入了军寨,盔甲染血,面容坚毅。



    “敌袭,蛮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