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铁官司的偷窃案(二)(第2页)

 整套加下来,再加上损耗,一整套下来二十斤才可能止住。

 十五万斤还只是生铁,还需要精炼一二才能作为百炼钢,现阶段的损耗率,只能被控制在两成,也就是百分之二十。

 十五万斤真正能用的就十二万斤。

 相当于,只能完成六千套的农具普及。

 这还是只是农具普及。

 有辛氏这边,还有修路、挖河、开矿、建设、还有其他各种木质加工厂的零部件。

 都是钢铁去弄的。

 一期工程根本不够用,至少需要两期,才能勉强现阶段的生产生活。

 之后如果对外扩张,还需要更多消耗。

 交代了一下这边的生产,辛屈就去了一个铁匠铺,将自己画的简易图纸交给打造技术最好的工匠。

 造纸需要使用大量的木头,辛屈要造的是便宜的纸,而不是宣纸,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木料,只是适合打碎的木头碎屑。

 所以,辛屈决定,采用明清成熟的竹纸的制作方案。

 首先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

 然后将他的锯木厂里的锯末,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这一步需要的工具很多,不管是柴刀,搅碎东西的搅拌机,都是用来处理的好东西。

 其次,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煮料的时候,最好是用大石头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而这个,需要造一口大锅,铁的导热是最好的,延展性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其三,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而竹帘更是需要刀具去砍伐竹子,然后还需要篾匠。

 其四,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就跟压豆腐一样,将之压到半干

 就能上最后一步,将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竹纸。

 大体的方法就是这样,但需要解决几个问题,那就是原材料的配比、纸膜的厚度、最后成品的吸墨能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入多少的碱性矿物,才能解决纤维胶质的脱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