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电动缝纫机成功,梁拉娣接到了外快(第3页)
于莉好奇的打量着缝纫机。
“阎解成,人家是用电驱动缝纫机省劲,你们家是用力气蹬磨电轮来发电思路好像截然相反啊。”
阎解成尴尬的笑笑:“现在街道上提倡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电力,我们家也是响应街道上的号召。”
“是吗.”于莉叹口气没有接着说下去。
她跟阎解成相处了一阵子,觉得这人挺不错的,就是太小气,太抠门了。
于莉觉得应该再慎重考虑两人的关系。
阎解成却是一无所知,还以能占便宜而高兴。
陈雪茹此时下班回来,看到围了那么多人,也吓了一跳。
等看到电动缝纫机已经改造好了,陈雪茹顿时来了兴趣。
“爱国哥,咱赶紧试试吧。”她将帆布包挂在衣架子上,顾不得洗漱便坐在了缝纫机前。
何雨水抱来一条破裤子,放在了缝纫机的板子上。
裤子的裤腿子从
“嫂子,这是俺刚撕破的裤子,还新鲜着呢。”
何雨水满脸泥土,头发乱糟糟的,不用问刚才肯定跟那帮小伙伴疯玩去了。
这会仰起头,小脸红扑扑的,似乎在为能帮上忙而感到骄傲。
“你这丫头,长大了,得斯斯文文的。”
陈雪茹溺爱的揉了揉何雨水的头发,将裤子接过来。
拿起剪子剪了一块布,比划好了,然后放在了针头
“爱国哥,
“看到那个红色按钮了吗,你按一下。”
“啪嗒”
手指在按钮上轻轻按了一下。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缝纫机内响起了一阵轰鸣声。
缝纫机内的马达在电流的驱动下飞速转动,带动了皮带轮,最后针头飞速上下。
陈雪茹还是第一次使用电动缝纫机,最开始的时候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不过她很快就记起了李爱国的使用缝纫机十五字要诀——【千万不要把手指头放在针头
陈雪茹深吸口气,很快冷静下来。
她调整缝纫机的线杆及控制板,以确保线杆位置与有效的针线匹配。
不慌不忙的将裤子在板子上从左至右移动。
呲呲呲。
伴随着一阵针头进出摩擦裤子的声音,一条破裤子几乎在五秒钟被缝好了。
嘶.
嘶嘶
嘶嘶嘶.
屋内响起了一阵倒吸气声,空气温度上升不少,咱李爱国又为空气变暖作出了一点贡献。
二大妈缝了大半辈子衣服。
每次缝衣服都得两个多小时,累得腰酸背疼,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方便快捷的缝衣服办法。
“我滴乖乖啊,缝纫机也不用蹬了,竟然会自个转动,诶,这个东西好啊。”
那帮子老婆子小媳妇儿也纷纷点头赞同。
“有了这电动缝纫机,家里就算是有再多的破衣服也不用发愁了。”
她们只是议论,隔壁大院有两家条件比较好,家里有缝纫机的的住户已经出手了。
刘家小媳妇儿凑上前。
笑意盈盈的看着梁拉娣说道:“梁师傅,没想到你这手艺这么好,改造出来的缝纫机真好用。
我家也有台缝纫机,你帮我改一下怎么样?”
梁拉娣犹豫了片刻说道:“改造缝纫机花销不菲,很多材料都需要购买。”
“这个好说,我家里不差钱!”刘家小媳妇儿很大气的挺起了很大气的胸膛说道。
这倒也是,刘家一家五口人,三个是五级工人,两个在供销社里工作。
每个月全家人的工资加起来,足有二百块钱。
人家确实不差钱。
梁拉娣没有想到有人舍得花钱改造电动缝纫机,笑着说道:“你等等,这电动缝纫机是李司机设计的,我得经过他的同意。”
这年月虽没有专利的说法。
梁拉娣还是觉得现在自己借用李爱国的方案,好像有点偷窃的嫌疑。
她将李爱国请到门外的大树下,将刘家小媳妇儿的委托讲了一遍。
“这是好事儿啊,你改造电动缝纫机,也付出了劳动,可以收取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李爱国提醒道。
梁拉娣闻言,眼睛瞬间亮了。
她跟南易都是工人,每个月都有工资。
但是两人有五个孩子,还有双方的父母需要赡养,日子过得挺难的。
如果说能靠着改造电动缝纫机赚一笔的话,日子也能够好过一点。
“谢谢李司机了。”梁拉娣懂得这是李爱国送给她了一双吃饭的筷子,感激的说道。
“大部分材料我都能在车间里搞到,剩下的王大奎的废品店里也能淘来,唯一缺的就是【线盘】”
梁拉娣盘算了一遍,不好意思的看看李爱国:“李司机,能不能麻烦你卖给我一个【线盘】,我出钱。”
梁拉娣在改装的过程中,也曾想拆开【线盘】。
结果李爱国采取了防拆卸的铁盒子,所以她直到现在也搞不明白【线盘】的结构和原理。
“这个好说,现在已经很晚了,明天中午你到我家来。”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
梁拉娣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
回到家之后,南易带着几个孩子正在嬉闹,见她很兴奋,笑着问道:“拉娣,什么高兴事儿啊。”
“前阵子我不是帮爱国改造了一台缝纫机吗,现在有人要我以样学样再改造一台,我算过了,除了原材料和购买【线盘】外,我还能挣到三块钱!”
“三块钱媳妇儿,你出息了啊!”南易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不过他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连忙让二毛关上门,压低声音问道:“媳妇儿,这事儿会不会被人诟病啊,你可是从里面挣了钱?”
“不会。我只不过是提供劳动罢了,就跟街口修自行车的刘海柱差不多。”梁拉娣觉得南易有点多心了。
这年月虽然打击投机倒把,却不是一刀切。
像收废品,木工木匠等行当,通过劳动挣钱,算不上犯错误。
南易闻言总算是放下心来。
他咬咬牙说道:“咱们今天有大喜事儿,上次还留了一斤羊肉,跟孩子们炖吃了。”
大毛,二毛,三毛和秀儿几个孩子听说要吃肉,都兴奋的欢呼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