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744章 吊装成功,轨道火车起重机的优势(第2页)

 

后勤处的同志答应一声,便要去传达命令。

 

总指挥拉住了他的胳膊:“老马,我记得咱们仓库里还有几百斤肉吧?”

 

“啊那是留着准备庆功宴的。”后勤处的同志有些为难。

 

“要是吊装不成功,哪里来的庆功宴,你让食堂把那些肉拿出来,给同志们改善生活!”

 

总指挥道:“别舍不得肉,做一顿猪肉炖粉条。”

 

“是!”

 

于是,晚上七点钟,依然专心吊装的李爱国便享受到了喷香的猪肉炖粉条和大白馒头。

 

来送晚饭的是第二组换班的队员。

 

他身穿港务局的藏蓝制服,年纪大概四十多岁,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

 

面上带着读书人独有的斯文,炯炯有神的目光却有些许威严。

 

最让李爱国惊讶的是,他的脸上竟然有一道刀疤,从眼角处蔓延至下巴。

 

那道疤宛如一条狰狞的蜈蚣,盘踞在他的面庞,在灯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触目惊心。

 

这位操纵员上手的速度很快,操纵水平虽然不如李爱国,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李爱国也对操纵员产生了兴趣。

 

“周齐工同志,动手操作能力也挺强的哈?”

 

此时外面狂风大作,司机楼内的反倒拥有最优秀的用餐环境。

 

李爱国便一边吃着晚饭,一边跟操纵员闲聊起来。

 

“客气了,只是在码头上经常跟那帮工人兄弟一起干活儿,时间久了,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周齐工的操作越来越娴熟了,轻轻推动电门,粮食袋子准确的落在了对面的火车上。

 

“看你的穿着,好像是文化人吧?也需要在码头上干活儿?”李爱国道。

 

“李司机,您这是要对我盘根问底啊。

 

请您放心,我绝对有资格胜任这份工作。”

 

周齐工似乎误解李爱国是担心他没办法完成操纵员的任务。

 

把自己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周齐工是解放前从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甲的优秀毕业生。

 

听到这个,李爱国顿时肃然起敬。

 

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是国内最早的海事学院。

 

解放后更名为东北航海学院。

 

后来与魔都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

 

大连海运学院是国内最大的海运类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海运人才。

 

性质跟李爱国所读的铁道中专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开火车,一个是开轮船

 

只不过周齐工是大专生,李爱国是中专生,被压了一头.

 

周齐工因为拥护组织,还是高级技术人才。

 

在解放后调到津城港务工作,负责港口的最重要的船运工作。

 

同时,周齐工还有个爱好,喜欢深入一线,跟那些工人们搬运货物。

 

“船运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提高装卸货物的效率,将船只的周转率提升至最大化。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必须清楚一线仓库的情况、一线装卸队伍的情况,甚至是港口的实际情况。

 

不深入一线工作,只坐在办公室内纸上谈兵,绝对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李爱国赞同的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只是你脸上的刀疤是咋回事儿,跟工人打架了?”

 

周齐工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直接了断的询问。

 

愣了片刻后,笑道:“确实是跟工人打架了,但是不是一般的工人,是被大脚行头刘德山的爪牙袭击了。”

 

“大脚行头?”

 

这时候,猪肉炖粉条已经送到了亚马逊号。

 

亚马逊号上的组员也开始换班了,吊运工作暂停十分钟。

 

周齐工点上根烟,眼神闪烁出忆往昔的神采:“搬运是码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干这种活儿的人,最容易因为利益瓜葛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伙。

 

这些团体在各地的名称不同。

 

在西安叫工棚,徐州叫大柜,南昌叫把,武汉叫码头,咱们津城叫脚行。

 

脚行老板就叫做脚行头。

 

小鬼子来到津城,采取以华制华策略,支持和纵容以巴延庆、袁文会为代表的封建脚行头子把持搬运业。

 

后来,鬼子走了,敌人来了。

 

不仅给脚行头颁发了登记证、肩章。

 

而且还承认脚行把持的地界,并印发了蓝图,规定了各大脚行头的区域。

 

纵容他们欺压船主,压榨劳工。

 

解放后,津城军事管制委员城里,成立了新的公用局运输事务所,管理室内搬运和运输市场。

 

并且成立了18个国营搬运服务站。

 

以前那些为脚行头做苦工的搬运人员,纷纷加入了搬运服务站。

 

那些大脚行头看到金饭碗被抢走了,自然不甘心。

 

组织了三百多人企图把搬运站派到码头上的工人们赶走。

 

我脸上这一刀,就是在那场战斗中留下来的。”

 

听着周齐工的讲述,李爱国的眼前浮现出刀片横飞的码头争斗场景。

 

好日子绝对不是等来的,而是流血牺牲换来的!

 

“现在那些脚行头呢?”李爱国问道。

 

“五一年的时候大脚行把头刘德山吃了枪子。

 

那些欺压过工人的小脚行头也全都蹲了笆篱子。

 

公用局搬运公司移交津城港务局领导,现在归我们海运负责。”

 

这时候,亚马逊号传来讯号,吊运工作再次开始。

 

周齐工立马回到岗位上忙碌了起来。

 

李爱国忙碌了一整天,本来应该到港务局的宿舍里休息一会。

 

因为担心出事,还是留在了火车上,在煤水车里凑合一晚上。

 

轨道火车起重机的吊运量并不大。

 

但是经过一夜的吊运,黄婧所在2号火车,已经全都装满了粮食。

 

按照计划,李爱国所在的1号火车,原本也应该装上粮食。

 

但是考虑到港口上现在急需轨道火车起重机。

 

所以铁路局决定由黄婧单独执行运输任务,李爱国依然留在港口负责吊装任务。

 

“师傅,您放心,我绝对会安全的把粮食运回京城。”

 

黄婧清楚情况紧急,在这个时候也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李爱国并不担心她的技术。

 

不过还是把刘清泉和老郑派到了2号列车上,帮助黄婧完成行车任务。

 

呜呜2号列车鸣笛两声,冒着阵阵黑烟,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了铁轨的尽头。

 

李爱国收回目光,重新抖擞精神投入到了吊装工作中。

 

这次吊装的目标是一辆辆卡车,相比较火车,需要的精准度更高。

 

好在周齐工经过上一轮的吊装,已经完美掌握了轨道列车的吊装技术,吊装进行的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