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519章 再次遭遇险情,徒弟黄婧的来历(第3页)

 “对对对,我现在就派人前去军粮站救助,请他们送来食物。”

 白车长派遣了两个乘警,穿上雨衣,沿着铁轨前往军粮站。

 只是这里距离军粮站三十多里地,在暴风雨中行进困难,要想等到军粮站的支援,至少得一天时间。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车厢里那么多乘客,食物很紧缺。

 司机组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吃喝问题了。

 “啥?咱们的饭菜被扣下了,凭什么啊?!”

 “乘客里面有不少老人,那些饭菜优先分给那些老人。”

 “.扣得好!我一点都不饿,吃了也是浪费粮食。”

 刘清泉从送水员那里得到消息,知道今天是没办法指望列车内的存粮了。

 “咱们当火车司机的,还能饿着?”

 李爱国喊上刘清泉,拎着检车锤下了车,消失在路基下的庄稼地里。

 黄婧好奇的问道:“郑师傅,师傅他们去干什么了?”

 “打猎。”郑师傅给出了一个她听不明白的答案。

 火车司机是开大火车的,还需要去打猎吗?

 再说了,打猎不是到深山里打猎吗?这里也没有山啊?

 片刻功夫之后,黄婧总算是弄明白了。

 只见刘清泉气喘吁吁背回来用裤子系上裤脚做成的口袋,里边塞着满满的青玉米!

 “老郑,你先把这玩意放在炉膛里烤上,李司机还在等着我,我去去就来。”

 说完,刘清泉又跑了。

 他完全没有刚才气呼呼的样子,反而显得很快乐。

 “师傅他们又要搞什么呀?”

 黄婧蹲下身,打开炉膛,用火钳子夹着玉米棒子,片刻之后,炉膛内传来了焦香味道。

 这时候,火车头的侧门被人从外面打开。

 李爱国和刘清泉两人淋得落汤鸡似的冲进来,将怀里的几条鱼丢在了地板上。

 那几条鱼还是活的,在地板上蹦跶了几下。

 黄婧:“鱼?”

 李爱国眉开眼笑:“被大水冲晕了,滚到了田埂上,正好便宜了咱们。”

 黄婧看看青玉米,又看看那几条大鱼,总觉得他们好像不是被困到这里,而是来度假的。

 靠着吃蒸玉米,吃烤鱼,李爱国几人度过了艰苦的两天。

 军粮站的列车冒雨送来了补给物资。

 三天后,前门机务段派出了救援列车,对被洪水冲垮的路段进行了抢修。

 131列车在离开前门机务段五天后,总算是重新回到了机务段里。

 “明天休息一天,小黄,你把这几本书读了。”

 开完会之后,李爱国将几本火车书籍递给了黄婧。

 “师傅,谢谢。”黄婧捧着那几个书,心中欢喜雀跃。

 她知道师傅接纳了她。

 李爱国对于黄婧在这场艰难行车中的表现还算是满意。

 能够临危不乱,能够坚守岗位,并且这姑娘脑瓜子灵,学习得很快,确实是个当火车司机的好苗子。

 李爱国很清楚,随着工作室的壮大,他以后亲自驾驶火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了。

 是时候培养一个接班人,将自己的驾驶技术传承下去了。

 只不是.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还没有人能占俺李爱国的便宜!

 邢段长办公室里。

 邢段长看到李爱国气势汹汹的坐在他对面,就知道这货是来找后账来了。

 苦笑着说道:“爱国同志,我知道曾经答应过不给你安排徒弟,只不过这不是有特殊情况吗。”

 “有多特殊?”

 “整治任务算不算特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邢段长主动给李爱国递了根烟,缓声说道:“黄婧的情况你可能不了解,她爹的名字叫做黄文生。”

 黄文生?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李爱国眯起眼睛。

 邢段长:“黄文生当年跟段大车一块上了北面战场,段大车囫囵囵的回来了,黄文生的双腿却丢在了那里,并且留下了非常严重的伤病。

 他这个人思想觉悟太高了,婉拒了总局的好意,回了津城机务段,跟女儿黄婧生活在一块。

 去年黄文生去世了,黄婧提出想接替父亲的职务,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津城机务段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总局。

 总局觉得这是咱们欠人家小姑娘的,所以便要在京城给她寻一个最好的师傅。

 另外也有培养属于咱们的三八包乘组的想法,便在全局展开了甄选工作。

 谁让你李爱国的名气这么大呢。

 所以啊,这事儿还怪不到我头上。”

 李爱国之前听前身的父亲提起过黄文生的事迹。

 现在搞明白黄婧的来历后,心中坚定了收她当徒弟的想法。

 一来,机务段的火车司机都有带徒弟的责任。

 二来,黄婧的父亲为铁道事业牺牲,她有志于继承父辈的遗志,咱李爱国自然得帮忙。

 像火车司机这种岗位,就算是做到代代相传,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相反不但没有人意见,还会期盼这样的传承更多一些。

 “段长,不管怎么说,你身为大段长,应该一言九鼎,答应我的事儿,没有做到!”

 当然了,李爱国可不会放弃这个薅羊毛的机会。

 “你放心吧,津城那边为了培养黄婧,给咱们机务段出了一大笔赞助费,这些钱就当做你的奖金了。”

 邢段长笑着说道:“只是那些钱只有等黄婧正式当上火车司机,你才能拿到。”

 真够鸡贼的啊!

 闲扯几句,李爱国正要离开,邢段长站起身说道:“你几天委托红旗雨伞厂生产的那批自动雨伞已经制造好了,现在物资科的同志把雨伞送到了你的工作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