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抢救大明宝钞(第2页)

 不然这繁荣景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乾清宫。

 李青巴拉巴拉的详述利害,朱祁镇听得云里雾里。

 “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当然。”李青认真道,“皇上你想,若交易的货币所有人都不认了,那还会有买卖吗?

 没有买卖,百姓以物易物,经济流通将断崖式的下滑,这是必然的。”李青道,“货币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方便交易,打比方说,百姓去城里买东西,之前可以用货币,货币没了只能用粮食,

 但粮食又无法储存特别久,商人吃不下那么多,收了又无法保证能出手,不收,只能关门大吉;

 为保证他稳赚不赔,只能坐地起价。”

 “不是还有白银吗?”朱祁镇说。

 “问题就出在这儿。”李青叹道,“现在大明经济繁荣,白银根本就不够用,唯一的可能,就是经济回落到和白银相同体量,但那样,大明便也不复繁荣了。”

 朱祁镇还是觉得李青在危言耸听,道:“若朕强制民间使用宝钞吗?”

 老朱家是真不懂经济啊……李青有些心累,只好拿出昔日说服朱元璋那一套。

 “假如大明有五个橘子……”

 一刻钟后,朱祁镇信了。

 “那怎么办?”朱祁镇道,“现在国库没钱啊,不印宝钞怎么造船,怎么做生意,怎么维持大明运转啊?”

 李青无奈叹道:“先印着吧,不过度过这次之后,得停一停,同时,抢救宝钞。”

 “啥意思?”

 “意思就是没有囤够足够大体量的白银之前,不能让宝钞失去信用。”李青说。

 “那该如何抢救?”关于这个,朱祁镇是没头绪。

 这怨不得他,天可怜见,他真没学过这个啊!

 朱祁镇学的是经史,是帝王心术,权力制衡,跟金融没啥关系。

 李青问:“现在一两银子能换多少贯钞?”

 “年初大概是十二贯,现在…可能得十五贯上下了。”朱祁镇讪讪道。

 “那就定死,一两银子换十五贯钞。”

 “这就成了?”朱祁镇有些不可思议。

 李青苦笑摇头:“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先限制住白银和宝钞之间的汇率。”

 “接下来呢?”

 “铸造铜钱。”李青道,“在白银和宝钞之间,再设一道保险,将宝钞和铜钱强强联合,加强地位;

 日本不仅金银矿多,铜矿更多,大批次铸造铜钱,加强宝钞和铜钱关系的同时,削弱宝钞和白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宝钞活的更久。”

 朱祁镇不解,“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钱反而更多了啊?”

 “铜钱不能直接花出去,让百姓拿着宝钞免费兑换。”李青解释:“从一种货币承接通胀,转为两种,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