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坚守原则的魏主任


    魏主任挂了电话之后,想了想,走出了办公室。

    他站在门口冲走廊那头喊了一声:

    “赵股长在不在?来一下。”

    物资股长办公室那边立刻出来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出门后先对着魏主任应了一声“在”,然后小跑着来到了这边的办公室。

    魏主任坐回自己的位子后,对着赵股长指了指沙发,示意他坐。

    赵股长坐了下来,腰板挺直,一副悉心听教诲的样子。

    “赵股长,有个事情我跟你了解一下。”魏主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说。

    “主任您说。”赵股长立刻应了一句。

    “我记得咱们社里好像和那个幸福收购站的老板,叫蒋春林的有业务往来?”

    魏主任其实对蒋春林的名字并不是很熟悉。这些具体的业务交给各股室去办,他不怎么插手。作为市供销社的一把手,除非必要,否则他轻易不会去干涉各股室的运作。

    “对对对。那个蒋春林和咱们的确有业务往来,他每个季度会从咱们这里采购一批物资。”赵股长叫赵天星,供销社里,他和蒋春林直接打交道。

    赵天星此时感觉额头微微见汗,这个蒋春林搞出什么事来了吗?

    他和蒋春林的关系不错。这个人还是挺会来事的,在和供销社有业务往来之前,蒋春林就请赵天星吃过几次饭。逢年过节的时候,蒋春林也会给赵天星送一些礼物。虽然无非是烟酒这些普通的东西,但赵天星看重的是蒋春林能一直保持着这份“友情”。

    人家逢年过节能记着你,说明这个人重情义。当然赵天星也不是傻子,在后来蒋春林通过关系和供销社开始有业务往来的时候,他就明白为什么之前这个蒋老板会那么做了。

    当然赵天星也问心无愧,因为他和对方所有的业务往来都是公事公办。最多是在几个竞争者里选择了比较顺眼的蒋春林,供销社该拿到的货款对方也没拖欠过,这种事情在供销系统里面是很正常的,所以面对魏主任的问话,赵天星倒并不怎么心虚。

    他只是有点紧张,主要是因为担心之前蒋春林给自己送礼的事情被扒出来,虽然那些东西加起来也没个几百块钱,但如果蒋春林有事,会不会把自己咬出来呢?这年头被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绊倒的人可不是没有。

    “那他主要采购的是什么物资?采购这些东西是卖到哪里去呢?”魏主任很虚心的问赵天星。

    “采购的都是本地特产,还有咱们从南疆东疆拉回来的一些货物。”赵天星解释着,“葡萄干,花生米,大枣,哈密瓜干,打瓜籽儿等等。据我了解,他买走这些东西,少部分是散销到下面的乡镇,当然最多的是把那些特产卖到口里去。”

    “这个蒋老板不错呀,竟然还能搞到去口里的车皮。”魏主任顺口说了一句。

    他已经明白这个蒋春林主要凭什么去挣钱了。这年头北疆的干果在口里是非常紧俏的。想一想,有些阿达西们扛一袋葡萄干,南下羊城一趟回来就能赚不少,蒋春林从供销社这里拿的葡萄干可是以吨来论的,卖到口里去有多挣钱了。

    别说现在,就是10年后,20年后,30年后,北疆的特产,应季的水果运到口里去照样卖高价。

    90年代中期的时候,乌城火车站广场门口,特大号的哈密瓜一块钱一个。坐一趟火车两天三夜到长安,下火车切成牙,一牙就卖一块钱。这样的特大哈密瓜能切二三十牙——多少倍的利润?

    坐一趟火车,背两个哈密瓜,火车票钱就回来了。

    40年后,北疆原来卖5块钱一公斤的吊死干杏,改个名字变成小红杏,挑其中个头大的空运到沿海城市一公斤卖48、68。到后来本地人都快吃不上新鲜的上好的吊死干杏了,口里来的老板直接把杏园子给承包掉了。

    所以别看北庭这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特产运到口里去是很赚钱的。

    蒋春林发家主要应该依靠这个吧。魏主任虽然不搞这个,但是在供销系统干的时间长了,对这方面还是很了解的。

    如果放在平时魏主任不会去管这个事,但这个蒋春林不开眼,惹到了李龙,那魏主任必然是会干涉一下子的。谁让你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呢?

    他想了想,对赵天星说:

    “以后像这些疆内特产,还是先不要卖给外人了。葡萄干大枣这样的东西,咱们本地也挺缺的。从现在开始这些物资直接按系统下拨。

    国营商店门市部,包括乡镇的那些小商店都缺这些物资,咱们不能先紧着外人。我们从东疆那边把这些东西采购过来,是要先保证咱们北庭市的副食供应,而不是为了赚差价。

    老赵啊,咱们是国营系统的供销社,和那些私人企业不一样。咱们不能光想着先赚钱,而是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国营单位为人民服务是第1位的,不然的话咱们跟那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