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坚守原则的魏主任(第3页)
在他看来,李龙背靠的就是玛县的供销社主任李向前。而李向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在玛县,甚至于就在玛县的供销系统。不能说他孤陋寡闻,主要是蒋春林生在北庭市,天然的就对下面的这些县市的人有种优越感。哪怕你是这些县市里的国家干部,蒋春也不一定看得上。
至于李龙的那个先进个人,他更看不上了。在他看来,那是虚名,没毛用。
他的眼睛是往上的,看的是北庭市的那些中高层领导,看的是乌城的那些体制人员。他手里有货,口里的那些老板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这让蒋春林骨子里那层优越感更加明显。
所以在他看来,一个小地方的供销社临时工能有多大关系?如果关系大了,还用得着当临时工吗?这年头正式编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不用多说。而如果有很大关系的话,把临时工变成正式编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毕竟这时候北疆还是大量缺人才的。而人才这两个字的衡量范围标准有些时候还真就是一言而决。
别说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的萝卜岗不也是这样吗?包括那个本科没学医,就当了医学博士,还能做手术的,这种奇葩的事情都能存在,蒋春林有这种思想也就很正常了。
他下意识就忽略了这个魏主任的存在。因为上任这半年来魏主任真的很低调,太低调了,以至于让蒋春林忘记了这个人。
他没有想到,平时自己忽略的这个人只是一句话,就挡了他的财路。
供销社里的物资是从天山南北运过来的。蒋春林自己想要搞的这些物资就得跑好几个地方,或者派出心腹的手下跑这几个地方去采购。就这样采购到的物资。质量不好说能不能达到供销社的标准。
毕竟供销系统去各地买东西,大概率是不会拿到次品的。蒋春林背靠着供销系统这座大山根本不用往天山南北跑,直接就从库房里买了那些物资,找车皮运到口里,转手就是两倍以上的利润。
所以收购站的那点进项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但他觉得这是打了他的脸,所以才想处理一下,立个威。
没想到这一下反倒把自己的摊子给踢腾掉了。
再过两天这个季度的货就要该发出去了,那边人家合作方已经把定金打过来了。东西不发过去就是违约,口里那边商人对于商业规则这方面很严格,违约的话他要给人家赔钱,原来商定的合同里赔的钱可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担心不是这一次,而是担心以后供销系统都不给他物资了。
蒋春林虽然不在体制内,但有体制内的亲戚。他知道供销系统全疆是可以连片的。就跟后世的税务银行消防系统一样,你是在这个系统里的人,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旅游或办事,碰到困难了,你直接找你们那个系统的,哪怕你和这里面的人素不相识,同系统的人也会帮你——这种风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存在的。
如果整个供销系统都不给他提供物资了,想要把口里自己签的那些订单完成了,自己不得跑遍天山南北?
习惯了坐在小二楼里指点江山,随意左手倒右手,把供销社里的东西买出来再卖给那些口里的客商,现在让他冒着酷暑严寒到处跑,他能受得了?
而且时间也不够了。现在就是他想往天山南北跑,时间来不及不说,东西也收不到好的。现在是五月份,当年的葡萄干还没下来,东疆那边去年的好葡萄干早就被人收购走了,哪能留到现在?
南疆的大枣也是一样的,好枣当年就卖掉了,薄皮核桃也一样。
蒋春林当即就表示自己怂了。
捋清了这件事情的线索之后,蒋春林立刻就制定了自己的挽救计划。
他先去给自己那位在工商行业方面的关系户说一下,之前是搞错了。自己的幸福收购站和玛县的那个收购站是公平竞争,没啥事,这是个误会。
虽然搭上了人情,被自己的关系户埋怨了一顿,但是好歹关系户也答应下来会给玛县那边的朋友打个电话,把这事了了。
然后蒋春林提着东西找到了赵天星家里,想要通过赵天星请魏主任吃个饭,哪怕引荐一下也行。
赵天星这回没有收东西,只是说他去请示一下魏主任,让蒋春林回去等消息。第2天赵天星就给蒋春林回话,魏主任说还是不见了。最近比较忙。有什么事情公事公办。
蒋春林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显然人家是没打算善了啊。
但是蒋春林也挺执着的,他通过另外一个关系户给魏主任递话,表达了自己的鲁莽和歉意,表示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恢复和供销社的关系,比如给供销社里捐赠一批物资,有洗衣机电视机啥的。
魏主任通过那个中间人打了官腔,说供销社还不缺这点东西。
这条路,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