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再也不想和别人共挤厕所了(第2页)
好几万呀,顶自己十来年的工资吧?
也就是说这个收购站稳定的干个三五年,就把自己一辈子的工资给挣回来了。
当然不是这么比的,铁饭碗的隐形福利比较高,比如说分房,虽然单位分的房子比较小,但那也是房子呀。
近乎免费住的地方,还挑啥呢?也就是陈红军家这样的人口多点的要麻烦一些,不然普通三口之家还是够住的。
而且再往后到开始开发商品房的时候,这些单位分给个人的房子,最后会是大部分上到个人的户口上,作为个人的房产,相当于送给了单位职工。
而这些老旧小区通常都会改造,拆迁会有补偿。
除了分房,各单位还有其他福利,年节工会发福利,单身汉会给介绍对象,会协调孩子上学问题,等等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其实已经包产到户,有些人挣的钱已经比城市的工人多了,但在九十年代初开放的农转非户口“出售”问题上,大量的农村人,还是花钱去买了这张城市户口。
其实那个时候城市户口已经没有什么明面上的福利,商品粮已经取消,落户也不安排工作,没有工作,没有单位,不可能分房,啥都需要自己努力。
但就这样,还有好多人挥舞着钞票去买那个户口。
只能说铁饭碗的诱惑力太大,许多人并没有看清形势,到三四十年后再后悔想要迁回农村。
“那这个钱我就不客气了。”陈红军过去把钱拿了起来,“我这也是沾了你的光了,说实话,我还真看了一个院子,只是一直犹豫着没有买。”
“那这不刚好吗,我也算雪中送炭了。”李龙笑着说,“我那地方你也知道,供销社的电话你也清楚。我的李股长现在已经变成了李主任,有啥事情你打电话找我呀,自己蒙着干哈,我要不过来还真不清楚了。”
“那不是不想麻烦你嘛。”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陈红军心头的压力没了,笑着说,“这年头谁家没有困难呢?好歹我们家还有现住的房子。我们单位还有人排着队没分到房子呢,没分到房子,有的人就结不了婚,现在还等着呢。”
也是,这个年头自己买房子的极少。除了有的继承家里原有的房子外,大部分都是住着单位的房子。这一批正在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有几个兄弟姐妹,家里的房子住着肯定挤,毕竟最初盖房子的时候都是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那时候很少有盖大房子的。
也就是四小队的农村地块大,规矩少,所以起步就是一亩多的院子。
“行了,我也不耽误你上班了。”说完话李龙站了起来,“有事打电话,实在找不到,直接坐车到我那边去也行。我反正开着车,有空过来了,我就来找你聊聊。”
李龙知道陈红军的为人,这人硬扛着困难都没向自己求助,人品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能不知道自己赚钱?就是在李龙没有开收购站的时候,每年卖到陈红军那里的贝母,也不少钱了。
陈红军要真的张口的话,自己能不借吗?
他帮了自己那么大的忙,别说借了,真问自己要一些钱,自己肯定也会给。
但这个老陈愣是一句不提,自己要不主动给的话,他肯定也不会问自己要。
这人是真的能相处。
老陈也推着自行车准备去上班,这时候他感觉真是一身轻松。一千块钱在这个时候是能解决大问题的,虽然买不到北庭市的一个院子,但自己添一点不就行了吗?
所以到了单位之后,老城罕见的带着微笑,和好几个同事主动打着招呼。
要说今年调回单位之后,老陈其实也是失落一段时间的。去年他当收购站站长是和别人竞争成功了,和他竞争的人在市里干,如今已经成了副科长。
他从县里调回来,虽然也是个副科待遇,但和人家的实职副科长是没法比的。
所以回来之后,明里暗里其实也受过一些排挤和嘲讽,好在老陈的能力是有的,很快就被安排到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上去,有了职权,笑话他的人也就少了。
但无论如何,心理上的情绪还是压着的,现在突然感觉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有了李龙给的这一千块钱之后,好多事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件解决了,剩下的顺延着都能解决。
所以老陈今天才这么开心。而单位里的那些同事也都感觉比较奇怪,这是啥情况?
“哟,老陈,这是遇上什么开心事了?”同办公室的老秦和他打着招呼。
“没啥,有个老朋友过来看我,中午聊的挺开心的。”陈红军解释了一句,“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