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谁没几个发达的朋友呢?(第3页)

    “记得,咋不记得呢?小伙子最开始来,是来卖鹿角吧?”有人说道。

    “对对对,鹿角,皮子,贝母都卖,好像还卖过鹿茸啥的……”

    大家对李龙都有印象,毕竟李龙去收购站的次数可不少,一开始拿的东西还少,后面越来越多,一度有些人还以为李龙是搞批发或者二道贩子。

    “嗯,路子就在这里。”陈红军说道,“前些天李龙给我送了一笔钱过来。你们也知道,收购站在的时候,有不少客商都想认识咱们,从咱们手里收走一些东西,所以我也认识一些口里来的做买卖的人。”

    “我也认识啊。”齐志国笑笑,反正现在已经没收购站了,这话也不是不能说。

    “就是,谁没认识几个做生意的呢?”

    “咱们的收购站不开了,李龙就在玛县咱们原址上开了个私人的收购站,他今年收了不少的贝母和皮子,而我介绍的那两个人正好收这个,李龙赚了不少的钱,过来给我一些介绍费。”

    介绍费这个钱,在这个年代还比较新鲜。不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介绍费、点子公司等新事物都出现了,创意、脑洞只要能转化,都是钱。

    而像陈红军这样在收购领域干了多少,他的人脉关系网,同样也能转化为钱。

    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想不到。

    你说齐志国这些人在收购站干的时间也不短,难道就不认识人了?

    肯定认识的嘛。但他们离开收购站后,那些人也就不怎么联系了,在他们看来,自己和收购事情不沾边了,人家也没必要理咱们。

    但他们这时候很难去想,如果把这些人介绍给合适的人,那是不是自己作为中间人也发挥了作用呢?

    前两盘凉菜端了上来,啤酒也搬了进来,陈红军就给每个人发了一瓶,说道:

    “来,边喝边说。”

    开了啤酒,每个人一个玻璃杯子,倒满后,陈红军笑着说:

    “来,这半年了,我才有机会把大家再凑在一起聚个餐,是我这原站长的失职。现在咱们干一杯,以后要经常联系经常聚。”

    这些人并不是原收购站的全部,有回原单位后,分到的岗位比较好,也有的回来后立刻就和其他领导靠近,现在混的也比较好。

    现在留在这里的,都是和老陈关系不错,不管平时在单位干的好不好,至少会保持联系,见面依然打招呼,年节会走动的人。

    “这第二杯,我也算是给大家带个头,”喝完第一杯,招呼着大家吃菜的时候,陈红军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端起来说道:

    “刚才志国说让我给大家引路子,其实路子就在眼前。你们想想你们认识的那些人,他们有没有还在收东西的。

    李龙这小伙子不错,开的收购站收的东西肯定不只皮子和贝母等药材。你们找到的关系,要能高价收他的那些东西,那介绍人的钱不就来了吗?”

    这话其实大家先前已经猜出来了,但陈红军这么说,这些人还就真的想了起来。

    毕竟这事关实实在在的钱。

    “老陈,你交个底,介绍个有用的生意人,他能给我们多少钱?”鲁大刚看其他人不说话,便带了个头,“要是三五十块钱,那也不值得折腾了。”

    “如果你们介绍的人真能收东西而且价格也好,怎么说也得以百起步。三五十?那看不起谁呢?”陈红军笑笑,“我也不怕告诉你们,就我这一次收到的介绍费,值我那半套房子!”

    在北庭,就陈红军刚买的这么一套院子怎么也得一千五六,他这么一说,这些人立刻心动起来。

    “当然,也是因为我给介绍的人收的是贝母和皮子,这两个大宗的商品出货量大、利润率高。

    不过你们也多想想,李龙那里能收的东西多,杂。我们原来收购站收的东西,他几乎都还在收。现在大部分还没卖呢,只要能卖掉,那肯定会给介绍费的。”

    这事陈红军也没和李龙打招呼,但他相信李龙的为人。真要介绍了合适的生意伙伴,李龙是不会吝啬的。

    嗯,下次过来,就给李龙把这事情说了。

    一箱啤酒二十四瓶,在场的女士一个人喝个一两瓶,像齐志国这样的家属不在北庭的,六瓶打底,而且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他们一边喝着,一边想着自己的那些关系,甚至有些人其实也在动着心思,如果当初自己开个收购站呢?又或者如果自己从李龙那里把东西买过来,再卖给自己认识的人呢?

    是不是可以赚两份钱?

    人一旦心思活了,那能联想的事情就多了。

    大家也算是风卷残云,陈红军点的菜最后一点也没剩下,酒也喝完了,然后就散了。

    陈红军出门往回走的时候,齐志国又拐了回来,和他并肩,边走边说:

    “站长,我还真想到一个收货的人,我觉得,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