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164章 宴无好宴。(第2页)
瞧着众人缓缓点头,李安便继续说着。
“而虎豹骑则为新军,其战力虚实强弱臣妾也是心里明白的。此战中,魏信得臣妾授意只行练兵之策,虽是有劳可并未建功,是以便不赏不罚”
“至于这最后一路的中军统帅嘛.呵,说来也巧了,正是那卫华的二叔长安侯!”
到了此时,众人这才听出一丝皇后的不满来。
“长安侯为太后亲兄,又得陛下的信重将中路大军的军权交到其手,这是何等的宠渥?在其与庆军交战之际,左右皆得臂助,正逢我军携大胜之势进攻南庆时,他却于三阵间同南庆叶重手中大败而回,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在臣妾看来,长安侯不仅无功反而有过,又如何能当得了一个赏字呢?”
“娘娘此言差矣。”
新任丞相张顺台轻轻捻须道:“长安侯所进攻的太原路本就是南庆最重视的一路,自古以来皆为敌国屏障,民风尚武彪悍。与从沧州路而深入我朝疆域进攻的庆军不同,叶重防守以逸待劳,又同敌将燕小乙所率的边军互相进退、攻守兼备.长安侯此战不胜亦是情有可原的!”
“娘娘那宠渥一语或许有些言重了,仅因对方这一次的失利而全盘否认其功劳,恐让三军将士们寒心,不利于朝廷掌握治理边塞。”张顺台一言后,便随即闭口,俨然是阐明利害关系,让众人议论。
只能说,这张顺台虽是捡漏上位成了这百官之首,可到底是欠了几分皇后娘娘的打磨,或是一些个波折,所思所虑还在纸上谈兵,与那金惟贤相比也是差了几分的城府。
眼见李安面露疑惑之色,小皇帝这才轻轻在其耳边嘀咕道:“母后提的人选,新任的丞相张顺台。”
李安微微颔首。都不用他去反驳什么,自然有人着急表功站出来。
“丞相大人不知兵事便不要在此胡说,贻笑大方!”这时,坐在前列的一名中年人忽然起身,并当众出言呵斥。其为新进兵部尚书韩尉原为汪林,“还说什么恐让三军将士们寒心?长安侯贵为太后的亲兄、陛下的舅舅,可也就是这等的愚钝之辈,纵观他以往的战绩竟无一得胜!在臣看来,这才是让三军将士们寒心!”
说着,他恭敬地朝着上方一礼,言辞恳切地高声道:“败军之将何以言其它?要不是仗着有.此等人实在是为太后颜面抹黑,臣请陛下明鉴,下旨处罚长安侯,撤其中军统领之职,召回上京留待处置”
“这位大人是”
“不敢劳娘娘垂问,臣为兵部尚书韩尉。”
“韩大人,长安侯一生军旅,陛下以他为中军统帅乃是为了稳定全局,又岂是因其与太后的亲疏而为此任命的?”众人偏转视线望去,安皇后话中明面上是在训斥韩尉,实则也是在提醒。
“是臣失言了。”韩尉躬身忍气,自己所要靠拢安皇后的信号已经发出,其余之事也与他无关了。
如今三路大军已有两路将帅被其拿在手中,目的为何不言自明,若是有谁敢违逆对方任命这中军统领一职,那下场怕也只能是同前丞相一般,被大火付之一炬!
他这位名义上的兵部尚书手中没有实权,不过是一傀儡罢了,摆正自身的位子方能得其长久啊。
倒是个聪明人
韩尉吗?
李安心中记住此人:“本宫不管长安侯此前是如何坐上那个位置的,但军队本是帝国之胆,国之重器,自古以来便是能者上、弱者下,只看结果而不问对错.本宫不是针对武将,文臣亦然!”
“得陛下与太后授意,值此危难多变之局,从今往后,国朝用人用其才,一些个尸位素餐之辈,还是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吧.”李安张嘴便胡说着,虽然都是他自己的意思,但武力在手那就是底气,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长安侯之论,便按照先前所议定的那般,召起回朝吧,那中军统帅的人选陛下自有计较。”
说罢,李安直视着卫华的双眼道:“本宫不喜什么父子叔侄同朝为官,真实原因各位可自行参悟.大齐又不是没别人可用了,何必让一府之人都这般辛劳呢?”
这话基本上是一锅端了,若是真按照皇后之言去办,那满朝文武不知要剔除出多少人来,空出多少职位!
也只有在如今这般的大胜局面下才能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又有李安宗师之威压制,不然,朝廷只怕会因风波震动太大而立马停摆.
众人听完,或是捻须颔首,或是不以为然,这些人都是没有多少利益牵扯的人,这才能淡然自若。反观其他人吗,则是心中焦急。
“卫华明白娘娘之意,自此也会将其牢记于心的!”
裙带关系要不得,若是真有才干倒还罢了,如今是封建王朝,就以庆国的范建、范闲父子而论,一个能力出众能管理好国家的钱袋子,从不让庆帝失望;一个智慧超前,各种事务都上手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