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论李颜的成长曲线




                “最年轻百亿先生”。



    这个名头,甚至是新北官媒率先发出来的。



    当然还是征询过李颜意见的,他还真纠结了一会儿。



    纠结也是白纠结,李颜意识到不管现在他说什么,百亿先生这个概念已经成了大家认知里的既定事实。



    那不如堂堂正正宣传算了。



    也算是大家喜闻乐见吧,反正只要李颜自己不主动参加各种带着这个名头的活动就行。



    让别人帮他高调,但他自己选择低调。



    宣传有效果,还能赚好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舆论从捧上天到甩到泥里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



    巴掌一翻,可能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现在这种竞争对手等着他犯错的时候,李颜必须稳住,想想这会儿跑去搞竞赛,还真是歪打正着的一步棋。



    有正当躲视线的理由,还能重新提醒想搞事的各位李某人的学生身份,甚至能得到官方在另一种层面上的庇护。



    非常好。



    李颜不主动拒绝这个“最年轻百亿先生”的称号,则是他确有造势的需要。



    他不想在“经营”“沟通”之类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精力,百亿先生这个身份亮出来,能免去很多浪费时间的沟通成本。



    被李颜带着学习的陈凡对此深有感触。



    任江峰非常积极,拜访完李颜的第二天就把“学习之旅”行程安排上了。



    首站是临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临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鲲鹏实验室负责人,华夏工程院院士高琨,最大特点是“年轻”的院士。



    看起来气质跟麦文挺像,不过态度温和许多。



    而且,有点商务。



    也不知道是任江峰那边打理好了,还是高院士搞人工智能本身比较缺愿意投钱的合作方,反正他与一些只讲学术的老院士作风有不小差异。



    跟李颜的交流全程都非常友善耐心,对于李颜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得很积极主动。



    知道李颜只是搞个项目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他就丝滑切换为“期待后辈做出成绩”的耐心导师,继续回答李颜的问题。



    当然,因为李颜实际上确实很强,所以双方的聊天从一开始泛泛而谈很快就变成深度交流。



    等离开了,高院士看起来甚至有点依依不舍,非要送李颜几本书——里边自然有他本人的研究著作。



    直到李颜坐车离开,高院士还特地打个电话说:



    “李颜呐,要是看了书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我,打电话见面都可以,咱们好好交流交流。”



    至于恒星科技就更离谱了,在李颜千般万般婉拒市领导的陪同之后,他只跟着科技局的陈局一块到访,却见整个恒星科技的管理层都站在门口等待。



    李颜下车的时候都恍惚了,心想我什么时候投资过这家公司吗?



    一副欢迎董事长的样子。



    恒星科技主攻各种新奇的科技玩意儿,例如无人机。



    此时民用无人机的概念还相当新潮,大家对无人机的理解基本是军用或者特殊行业工用,科技公司研发民用功能型无人机,属于烧钱又很难把握未来的选项。



    他们还同步研究各种算法,包括自动驾驶。



    恒星科技目前其实没啥盈利的东西,靠资本投资、政府扶持追梦,做出了一些研究性成果,在业界口碑不错。



    “除了不赚钱,哪哪都好。”这是新北李书记给的评价。



    这公司的存在本身也有点跟政府各取所需的意思,所以关系非常好,常年接待各路大领导访问。



    没有一次规格有今天这么高。



    陈凡都惊了,这家公司他还是有所了解的,怎么世界的模样又跟自家老爹说的不一样呢?



    看着一群人见到李颜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粉丝见到偶像了。



    陈凡有点不适应,沾光可以,沾太阳会融化的。



    李颜其实也不太适应。



    如他所言,他是来学习的,最好的状态就是直接进行专业化的交流,有收获赚了,没收获就趁早走人。



    现在倒好,自己自信点跟领导下来视察挥斥方遒一样,自己谦虚点又显得特别做作。



    走到哪都是一群人围着,看点产品就是对面老总笑着站一侧介绍,聊天就是几个人站到他对面,还有熟悉的两个拎着相机一闪一闪拍照的。



    李颜能想象到图片出来的样子。



    陈局是他小弟,陈凡是他秘书,恒星科技的众人热烈欢迎领导莅临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