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第3页)

 

孙淼抿嘴点头,“你能闻到铁锈味。”

 

“啊?”

 

“很快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汪紫手上记录的备忘录没忍住写下俩字:“中二。”

 

李颜时隔几天,又回到了放着光刻机的研究室。

 

这段时间没有持续输出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办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务需要定期处理,尤其推进流水线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暂时脱离光刻机存在的环境,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模型。

 

如果告诉曹海斌那些流水线智造的构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机零件的时候顺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让自认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结果非常乐观,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李颜不仅做到了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的运作,甚至对其中的不少零件进行了优化,合计减少了2851个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万的零件数,这个数字倒是算不得什么。

 

但意义非凡。

 

这说明李颜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最恐怖的是,光刻机的关键构件本身,也被他如此拆解。

 

目前还算难点的,也就是光学配件的生产了。

 

李颜再厉害也是人,他总不可能靠用手摸用眼睛看就知道光学配件的尺寸与角度,而这个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光刻机到底能不能做出芯片。

 

好在他已经不需要完完全全按照买到的这台光刻机数据一比一复刻,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数据实现光学件的功能。

 

但做到足够精细尺度下的精准度,就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了。

 

要看工业水平。

 

李颜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验证他确实理解了光刻机,只要能按他的数据制造出来,就能搞定这个被阿斯玛垄断的高级货。

 

于是他给研究室换了个超高清摄像头,给了自己几天时间,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拼起来。

 

这么精细的机器,当然不可能真当积木玩,李颜拆的时候就借助了许多机器辅助,待着的研究室也是无尘处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对光刻机本身不理解,哪怕照着说明书一一装回去,大概率这台东西还是得废。

 

精细程度如此高的机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颜突然想起石磊说的一件轶事,阿斯玛老总当年就卖光刻机给华夏一事发表过言论:

 

“就算给他们设计图纸,也一样造不出来光刻机。”

 

他心里五味杂陈,表情复杂。

 

但沉静。

 

三天时间,李颜把光刻机又给拼了回去。

 

并且一点不紧张地启动了。

 

最终结果,一切正常。

 

而离谱的是,李颜手里还有没装上去的零件合计近一百个。

 

这当然不是疏漏,现在“粗心”、“忘记”、“疏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李颜身上出现的。

 

他是故意的。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所谓的“无法复刻”,所谓的“工业明珠”,所谓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缺一不可,所谓的几万个零件都是高度优化后的成果……

 

明明就有优化空间。

 

李颜看着重新组装起来的光刻机,心里竟然有点怅然。

 

搞来搞去,最牛逼的还是那套光学配件。

 

但只要国内集中力量,精度能达标,按照李颜的图纸就能造出来一台光刻机。

 

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问题。

 

而精度,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车厢大小的、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机,难度肯定比一个“光刻屋”大得多。

 

李颜甚至联络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几个光学研究室,想自己先测试一下。

 

要是能拿着一套实际的光学配件,结合自己图纸说明,让官方找实力足够的厂家不计代价推进零件制造,应该就不难了。

 

按理说,应该很兴奋才对。

 

但李颜没有。

 

他为“给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这句话感到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影响。

 

而是非常离谱的一个想法:

 

“就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