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一种文化现象
第224章 一种文化现象
“你没发现吗?”杨成章在房间内踱步,“能挂在美术馆的,被拍卖的作品,名字都有一股‘高级感’。”
嘶……这是李颜前世学建筑的时候,最讨厌的词语之一。
“说到底,就是要给人联想空间,不止内容上的联想,还有情感上的联想。要么就是非常直白的叙述,但对应事物本就具有情绪。例如我的《黄土农民》,大家对这四个字,本来就有点印象。要么就写得很缥缈,字数要少,概念要模糊,最好是形容词。”
套路……该学还是要学的,毕竟拍卖这事儿说到底也是赚别人的钱,别人觉得值得,才是真值得。
“《斑斓》,就这个名字吧。”
李颜没有意见,拍卖场对他来说还是新奇的领域,谁专业听谁的,落款都落的杨成章,还纠结什么画的名字呢?
“后边红龙那边有啥安排,我会告诉你的。”杨成章笑道,“你倒是不用对这张画有太高的预期,虽然挂了我名字,但……算了,到时候拿事实跟你讲讲。”
“好,谢谢师父!”
“不用急着画下一张,你先找找你最想画的内容,哪天特别有兴趣了,再落笔。”
许多热门书籍底下还有“淘伏笔”的读者,甚至干成了每日任务:“发现伏笔(3/4),作者本章回收1伏笔”……
发展到4月22日,从一开始個别读者“好像不对劲”的讨论到席卷网文圈的热门话题,“伏笔门主”神飞唐俟(也就是李颜)只用了一个星期。
至于李颜的书评区,更是已经逐渐有点抽象的趋势,把李颜目前三卷内容回收的伏笔列个表只是基操,这群人甚至把李颜写的任意一句话都拆开研究认为有伏笔,还有人把他的整本书手打下来备注伏笔丢到书友群……
他这边是阶段性结束了,但读者们表示才刚刚开始。
“五一要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的省选拔,我接下来要跟队友练一练,五一回来有篮球班赛。”
网文作家论坛、贴吧以及起源中文网的讨论区里,“伏笔”都成了个高频词汇。
看来不等到22日把高潮了了,李颜这个作者都跟读者一样心痒难耐,读者要看作者的正文,作者要看读者看完正文的反应,无解。
李颜甚至一度想要爆更一下把高潮部分提前了结,却被开元制止了,开元对读者越来越高强度的留言喜闻乐见,巴不得李颜能一直这么写下去。
杨成章哈哈大笑。
“我不会急的师父,因为要画可能也要五月底了。”
要怪就怪这群读者太有才了,各种长评看得李颜停不下来,比看爽文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