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2章 南部兵团的改变

 第2775章 南部兵团的改变 

 汽笛声穿透晨雾,满载棉花玩具的集装箱货车缓缓驶出十七师物流园。 

 不到一年时间,王石磊竟然已经成为兵团南部玩具公司技术总监,挂副师衔。 

 他是兵团战争之后,最年轻高级的领导了,师长王克明常常感慨的拍着他的肩膀,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目送车队消失在戈壁公路尽头,王石磊的手机突然震动,北疆南部四师联合工作组的视频会议邀请闪烁起来。 

 屏幕里,十七师的经验分享ppt正在滚动播放,王石磊下意识摸了摸胸前别着的棉花小熊徽章——那是他亲手制作的第一件“失败品”改造而成的勋章。 

 “各师汇报进度!”南疆兵团指挥部玩具总指挥的声音响起。这个总指挥赫然是刘军垦。 

 镜头切换间,王石磊看到十七师的棉花雕塑基地已是机声隆隆,而南部四师的画面里,战士们还在搬运设备,尘土飞扬中隐约可见“玩具加工培训中心”的红色横幅。 

 “我们十八师申请先派技术骨干去十七师学习!” 

 十八师师长在视频里抹了把汗,身后是一群抱着缝纫机的战士。 

 “我们连里最年轻的文书才二十岁,连毛线都没织过!” 

 十九师的会议室里,墙上贴着歪歪扭扭的棉花玩具设计草图,师长举着个用铁丝和棉花捆成的“机械恐龙”: 

 “我们准备结合本地恐龙化石特色开发文创产品!” 

 会议结束后,王石磊立即组织十七师的技术骨干成立“援南先锋队”。 

 当他们带着设备抵达十八师时,眼前的场景让人心酸又震撼——训练场上,战士们正用擦枪布擦拭缝纫机,弹药箱里整齐码放着五颜六色的毛线团。 

 炊事班的大铁锅被改造成染缸,几个老兵蹲在旁边,用树枝搅拌着靛蓝色的染料,蒸汽里飘着淡淡的茶香。 

 “这是用罗布麻叶煮的天然染料!” 

 十八师的老班长捧着团紫色棉花,“我们寻思老外不是喜欢纯天然嘛!” 

 王石磊注意到他粗糙的手掌上布满裂口,指甲缝里还沾着没洗净的染料,显然已经反复试验了无数次。 

 最棘手的问题出现在十九师。他们试图用棉花还原恐龙化石的立体结构,却总在塑形时坍塌。 

 机械连的退伍兵李建国连续三天泡在车间,把报废的坦克履带拆解成细铁丝,做成恐龙骨架。 

 “这比修坦克还难!” 

 他摘下满是棉花絮的护目镜,眼睛布满血丝,“但我们师当年能在盐碱地上种出小麦,还搞不定几个棉花恐龙?” 

 二十师的挑战来自语言障碍。他们负责制作带有少数民族文字的祝福贺卡,几个哈萨克族战士主动当起翻译。 

 新兵阿依古丽每天教战友们用柯尔克孜语写“平安”“幸福”,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不同语言的祝福语,边角还画着可爱的棉花小羊。 

 在一次联合质检中,十八师送来的一批玩具被查出填充物不均匀。 

 当王石磊带队去查看时,发现是负责填充的战士老周偷偷把自家种的棉花混了进去。 

 “我想着自家的棉花更蓬松!”老周急得直搓手,“没想到反而坏了事。” 

 原来,老周的儿子患有重病,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他才想出这个办法。 

 得知情况后,十六师立即组织捐款,王石磊带头把自己的奖金全捐了出去,还联系了医疗专家为老周的儿子会诊。 

 这件事之后,各师自发成立了互助基金,专门帮助有困难的战士。 

 随着业务走上正轨,南部四师开始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 

 十九师的“恐龙军团”系列玩具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孩子们不仅能抱着棉花恐龙睡觉,还能通过玩具上的二维码观看科普视频。 

 二十师的少数民族风情系列,将维吾尔族刺绣和哈萨克族花纹融入棉花玩具,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十八师则开发出“沙漠探险”主题套装,里面的骆驼、胡杨造型玩具都藏着微型太阳能灯,夜晚点亮时仿佛沙漠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