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2章 南部兵团的改变(第3页)
“我想着早点做完,让孩子们早点拿到……“
他哽咽着说。王石磊没有责备,而是带着他重新缝制,一边操作一边说:
“每一针都连着远方孩子的笑脸,咱们军垦人,慢工才能出细活。“
随着交货日期临近,整个南疆兵团进入了“战时状态“。
但这次没有枪炮声,只有缝纫机的嗡鸣、剪裁布料的沙沙声,还有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在包装车间,战士们用棉花边角料做成小云朵,塞进包装盒里。
“让孩子们打开时,像收到一片会飘的天空。“
文书小刘在贺卡上写下这样的话。
当装载着十万只“和平天使“的专机从省城起飞时,各师的战士们自发聚集在电视前观看直播。
屏幕里,穿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包装箱,阳光透过舷窗洒在棉花玩偶的翅膀上,泛着柔和的光。
王石磊的手机不断震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来的现场照片里,非洲难民营的孩子们抱着天使玩偶露出笑容,有的把脸埋进柔软的棉花里,仿佛在拥抱整个世界的温暖。
“老伙计,咱们当年开荒种地,哪想到棉花还能这么用?“
视频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军垦战士擦拭着眼角,他身后的墙上,挂着儿子寄来的棉花小熊。
“现在连我的小孙子都知道,爷爷种的棉花能变成天使。“
这场由棉花引发的“新生产运动“,不仅改变了兵团的经济结构,更悄然重塑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
在二十师的荣誉室里,新增了一面“绒疆记忆“墙,陈列着从第一只歪扭的棉花小熊到精致的和平天使的所有作品。
最显眼的位置,挂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感谢状,旁边是战士们写给受助儿童的信:
“愿你们的世界永远像棉花一样柔软、洁白。“
深夜,王石磊站在十六师的棉花雕塑培训基地前。
月光下,新落成的“绒疆博物馆“轮廓初现,设计图上,这里将陈列从军垦初期的农具到如今的玩具生产线,记录着兵团人用双手创造奇迹的历程。
远处,各师的车间依然亮着灯,缝纫机的嗡鸣混着战士们的歌声,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回荡,编织着新时代军垦人最美的篇章。
看着各师汇总上来的年度报表,刘军垦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不愧是我叶叔啊,一个点子,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阿依江难得的露出了小儿女神态,白了他一眼,她从小跟着叶雨泽长大,拿他就当亲爹。
“这是战士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他又不是神,一个点子就能有这么大威力。”
刘军垦咂咂嘴:“我们努力的还少吗?没有合适的点子,大部分努力都会成无用功。”
阿依江沉默下来,刘军垦这句话是对的,俗话说: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若是没有叶雨泽给出这个点子,并且联系好销路,他们也不可能从事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完全不搭边的东西。
这时候张前进敲门进来,看见两个人都在,挠挠头:
“我的资金放不下去了,他们还都不讲信用,提前还款。”
刘军垦忍不住骂道:“提前还你还不好吗?矫情,我还没听说过钱借出去还不想收回来的?”
张前进瞪他一眼:“大哥,我是靠利息吃饭好吧,都这么提前还款,我靠啥给手下发工资?”
刘军垦大方的一挥手:“我给你们发了!”
阿依江看着自己的男人,心中有些感动,诚然,他犯过错,背叛过自己,但他也同样为了自己放弃了一切。
不然,如今的张前进不会比自己身份低,甚至还可能超过她。
王淑琴怎么可能不提拔自己最得力的手下?
而张前进却甘愿守在自己身边,成为一个不会再有前途的陪衬。
看着张前进,阿依江忍不住说了一声:
“谢谢你……”
月底了,你们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