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植保无人机(上)(第2页)
呵呵,结果都不用多说。
几只倒霉的鸡鸭鹅陆续出现强烈不适症状,不是突然发癫就是浑身抽搐吐白沫。这点发现险些让沈棠等人猝不及防,也让林风动真肝火:“如此说来,这耕地都不能用了?”
沈棠点点头。
林风如遭雷击。
于私,这事关她的圆满仪式啊!
于公,这些耕田都要重新分配的。
或重新分配给本地庶民,或用来嘉奖有功兵将。现在这些耕田都被虫毒污染,日后还有蝗灾霍乱的可能,康国打下这些地方相当于背上负资产。负资产越多,距离破产越近。
林风不过瞬息就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中部盟军只祸害这些耕田?
不见得吧,人家纯纯损人不利己。
康国打下来一块地,中部盟军撤离前都要将这块地盘祸害了。自己用不了也绝对不便宜康国一分!这一认知让林风绝望闭眼,跟这种癞子打仗,真是跟被屎黏上一样恶心啊!
林风能容忍圆满仪式受阻——圆满仪式难度太大了,大到林风这般要强之人都揣上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乐观心态——但她不能容忍天下大势被破坏:“这一帮畜牲!”
要不是自家主上在这儿,林风大概率要破了涵养,开口问候中部盟军祖宗十八代了。
_(:3」∠?)_
不到十岁混军营的她,词库相当丰富。
多年涵养让她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克制力,早年几次破功,她还主动修习闭口禅消罪免灾。如今成年,定力涵养强了不止一点点。这般都被刺激到险些破功,可见有多愤怒。
“倒也不是没有挽救的机会。”
沈棠在林风来之前就跟众臣开过会了。
为此也想了几种解决方案。
其中一种是迁徙人口,将毒田附近庶民迁到其他地方。西南大陆持续改造的话,耕田面积应该能增加不少,各地方还能开发其他支柱产业,缓解人口暴增带来的压力,只是治标不治本。中部地区跟西南地区民俗民风不同,强行迁徙融入只会增加冲突兵变的可能。
不是不想迁到西北大陆,只是西北大陆这些年政局趋于稳定,民间安居乐业,生活条件好了可不就开始造人?只要外在条件能跟得上,往后三五十年都是人口增长黄金时期。
商议过后,毙掉了迁人口的提议。
这个提议弊大于利。
最佳方案还是以中部大陆为经营基石。
有人乐观派,不主张大家伙将情况往最糟糕想,凡事可以往好处想想:“以盟军如今狗急跳墙的丧家犬作态,不过是秋后的蚂蚱。他们未必能祸害全部耕地。吾等不妨将此事公之于众,合理利用民愤掣肘他们的诡计!”
激发民怨,盟军与其诸国不敢明目张胆。
也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
凡事往好处想的本质就是指望敌人能有良心,不将事情做绝,属于让渡斗争主动权。
敌人要有良心,能打成眼下局面?
当即便有鹰派出面驳斥。
“不对不对,唯有君主治国爱民重民,民怨才可上达天听,动摇政事,使士大夫知警省而重之。诸君观盟军近来做派,可有丝毫爱重黎民?他们视黎民众生为蝼蚁,区区蝼蚁再有怨愤也无法让他们惧怕!”激发民怨不是个聪明招数,最后还可能被盟军倒打一耙。
民怨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不好,还可能将自个儿割伤。
一时,文武都犯了难。
商议结果就是不能轻易迁人口,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即便活着抵达目的地,外来人也会跟本地人口产生冲突,不利于治理;人口留在本地,待康国统一,可以由王庭出面调度食物资源,让食物富裕地区跟中部这边形成互相扶持的关系,这也有助于中部各地更快融入康国。这提议照样被人喷了。
说这话之前怎么就不过过脑子?
君不知中部大陆有多少人口?
康国横空出世之前,西北西南两地人口都有外流趋势,难民逃难首选都是往中部逃。要不是难民腿脚不便,没什么好的代步工具,他们能逃都逃光了。中部盟军人才济济,这也跟他们人口多有关系啊。田多,粮多,政局相对稳定,跑过去的人才有机会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