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伏击

贾环三言两语便平息了众怒,并燃起大家向女真人复仇的熊熊怒火,看似简单,但这种举重若轻,化不利为有利的煽动能力,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必须拥有冷静灵活的头脑,敏捷的口才,还有一颗沉稳的大心脏。

吴三桂向来自诩不凡,但自问也没有这种随机应变之才,偏偏贾环才十五岁,而绝大部份人在十五岁时还是个懵懂少年呢。

吴三桂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偏生也是个天生早慧,且不甘人后之人,他有勇有谋,上次成功救出被困十三山中的数万难民,让他声名鹊起,从一名游击将军晋升为参将,自信心也为此爆棚,颇有点“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意思。

所以,吴三桂虽然在贾环面前毕恭毕敬,但内心其实对这个比自己小半轮的环三爷是不太服气的,但是,这刹那间,吴三桂心中竟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是佩服、失落,还是妒忌,总之,就是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恐怕很难及得上贾环了。

“吴参将!”贾环连叫两声,吴三桂才在内心纠结中回过神来,凛然上前道:“末将在!”

贾环奇怪地瞥了吴三桂一眼,吩咐道:“安排人手负责善后事宜,凡有丧命建奴刀下的百姓,发给丧葬费和抚恤,每人十两银子,伤者发给五两。”

吴三桂迟疑道:“贾大人,这恐怕不合规矩,朝廷没有抚恤百姓的先例,也无这项公帤支出。”

“那便先由公账垫付,此后再从本官的奉禄上扣除吧!”贾环淡然道。

吴三桂愕了一下,肃然道:“是!”

此时此刻,在场的辽兵辽将望向贾环的目光都明显变了,那些村民更是感激得跪下便拜。

倒不是贾环故意作秀收买民心,而是女真人趁着农忙来滋扰掠杀,分明是想破坏宁远一带的春耕,这个时候必须安抚鼓舞百姓,否则百姓一旦恐慌逃离,那么宁远城的根基便没了,很难长久维持下去。

当然,花一千几百两银子就能安抚百姓,还能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说实话,贾环现在并不缺钱,光是去年的蜂窝煤分红便到手近万两。

这时贾环又杀气腾腾地命道:“祖总兵,今日负责值守烽火台的人,全部鞭笞五十下,下次再有建奴潜入而不举烟示警者,立斩不饶!”

祖天寿凛然应诺,立即派人执刑,从连山城到宁远城,沿途十二座烽火瞭望台的值守军卒,全部着实鞭笞五十下,打得是皮开肉烂,当场打死二人。

从此以后,值守烽火台的军卒都长了记性,不敢再有半分懈怠,日夜打醒十二分精神监视锦州方向的动静,一旦发现来敌,立即点燃烽火示警,田间劳作的百姓见到烽烟腾起,马上躲回各自村寨的雕堡里。

此后的日子,建奴骑兵几乎每天都前来侵扰,或三五成群,甚至是单刀匹马跑到宁远城下耀武扬威,十分之嚣张,但是城中的大晋守军似乎并无意出城觅战,只放任建奴骑兵横行乡间。

…………

锦州城中,多尔衮闻报说,宁远城中的晋军竟然对来犯的大金骑兵不理不睬,不由暗暗奇怪,贾环这小子竟然躲起来当缩头乌龟,莫非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多尔衮此人勇而多谋,不像二贝勒可敏那般鲁莽,再加上曾经与贾环交过手,深知贾环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把麾下将领岳托召来耳提面命,令他小心行事。

话说这个岳托正是多尔衮旗下的一名牛录额真,负责滋扰宁远周边,破坏对方的春耕。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金兵的编制是300人为一牛录,首领叫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甲喇,首领叫甲喇额真,五个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7500人),首领叫固山额真。

话说这个岳托正是一名统率300人的牛录额真,算是中层将领,平时作战勇猛,所以深得多尔衮这个旗主器重,不过,岳托显然不把多尔衮的提醒当回事,依旧跟往常那般,每天派出三百骑滋扰宁远周边,恐吓那里的百姓,让他们不敢下田劳作。

这一日,岳托更是亲自带队前往,三百女真骑兵沿着官道,从锦州方向直扑宁远城,也不刻意隐瞒形迹,所以刚抵近宁远东边二十余里的连山城附近时,城头上示警的烽烟便燃起了。